金堂水城印象22楼施工组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于抽水 振动棒 ZX25 3 根 钢筋 施工 机械 卷扬机 JJKB1 1 台 钢筋弯曲机 GJB140 1 台 钢筋切 割机 GQ50A 1 台 电弧焊机 BX5002 1 台 施工 测量 经纬仪 TDJ2E 1 台 水准仪 DS3 1 台 其他 砂轮机 1 台 柴油发电机 160KW 1 台 第三节 安全防护计划 序号 名 称 规格 单 位 数量 备 注 1 安全帽 塑料 顶 150 2 安全带 尼龙 付 30 3 安全网 尼龙 平方米 3500 密目式安全网 19 4 焊工手套 双 8 5 焊工面罩 个 8 6 砼工水鞋 双 20 7 砼工防护衣 套 20 8 安全标志牌 个 40 9 泡沫灭火器 个 40 10 漏电保护器 个 20 11 干粉灭火器 个 20 12 低压灯泡 只 50 13 低变压器 台 1 14 临边洞口防护网 尼龙 平方米 400 密目式安全网 第四节 施工现场准备 (1)施工场地、道路:进场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场地平整、障碍物清除,场内主要施工道路实行砼硬地坪,确保施工场地、道路畅通。 (2)临时设施布置:根据业主的要求,按施工总平面图修建临时设施,安装临时施工用水、用电线路及通迅、消防设施,并在 现场砂浆集中搅拌地点。 (3)定位放线和验收: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和平面控制轴线基准点,把水准点引测至施工现场,确定工程标高基准点及平面定位控制网,标高基准点及平面控制网要经业主、监理、设计、规划审核、 20 1k2k1Q验收后,方可进行工程施工。 第五节 施工用电 (1)现场施工高峰总用电量统计 施工高峰时(主体阶段)主要用电设备有:塔吊、电弧焊、施工电、钢筋弯曲、切割机、砼搅拌机、振动器、振动棒、焊机、蒸饭箱、照明及其它。 因此,要求建设单位至少提供足够的用电量方能满足施工用电高峰时的需要,工程临时用电电缆线由建设单位的 配电间引出。 (2)现场利用业主已有的配电间,施工现场拟设配电间一个,采用电缆引主线入现场配电间,由配电间引出动力线和照明线路,动力线和照明线分开设置,动力线采用三相五线制线路(铜塑线)沿围墙或拟建筑物四周敷设,根据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漏电保险及配电箱,其中塔吊、钢筋对焊机专设动力配电线路,照明、办公室用电线路采用三相四线制(铜塑线)线路架空敷设。 第六节 施工用水 本工程施工现场和工人生活区、办公区均处在同一地方。 临时用水由同一市政水源接出,临时给水管道沿基坑顶排水沟布设。 本工程临时用水包括施工机械用水 量 q1( l/s),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 q2( l/s),施工工程用水量 q3( l/s)和消防用水量 q4( l/s) (1)施工机械用水量 式中: — — 预计施工用水系数(取 ) — — 用水不均衡系数(取 ) —— 实物工程量,按砂浆产量计: 36 008 211211 nNNQkkq 21 1Q1N2Nn36008 3212 t kNPq 41 113 ktT NQq1Q1N4k1Tt 1 台 750L 搅拌机,每台产量 75 m3/台班 计算: =75 —— 搅拌机台数为 1 —— 砂浆搅拌机用水量取 300 l/m3 —— 冲 洗搅拌机需水量为 600 l/台 则: q1=(75X300+1X600)/(8x3600)= l/s (2)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 式中: P1 —— 施工现场高峰昼夜人数,取 110 人 N2—— 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定额,取 30L/s K3—— 施工现场用水不均衡系数,取 t—— 每天工作班数,按 2 班计 则 q2=( L/s) (3)现场施工用水量 式中: —— 用水不均匀系数,取 —— 施工用水定额,以底板砼养护用水计算,取 400( l/s) —— 工程量 —— 有效工作日(混凝土养护龄期 14 天) —— 每天工作班数 q3==(L/s) (4)消防用水量 22 slq /104 查《建筑施工手册》 取 (5)总用水量 Q 计算 总用水量 Q,由于 q1+q2+q3=++=3。 714q4=10 故 Q= q4 (6)供水管径: D= [4Q /(п v X1000)]1/2 =[4X10/( X1000)]1/2=(m)=71(mm) 式中 v 为水管内流速,取 现场施工用水管径取 80mm,满足施工现场用水量的需求。 7.其他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一览表 1— 3 序号 准备工作内容 规格规模 完成时限 备注 1 材料库搭建 满足材料的 存放需求 在开工前五天完成 2 办公室搭建 200 平方米 在开工前十天 完成 有四间平房 3 材料检验 按批次 在开工前一天完成 需满足规范要求 4 配合比设计书 四 份 在开工前三天完成 需满足规范要求 5 塔机安装 在开工前两天完成 6 施工员宿舍的搭建 400 平方米 在开工前十五天完成 7 职工食堂 能满足所有职工进餐 在开工前三天完成 8 临时厕所的搭建 在开工前二十天 完成 9 三通一平 通水,通电通路,场地平整 在开工前两天完成 需满足规范要求 23 第五章.现场总平面布置 本 经济适用房 工程 位于 金堂县沱源大道以东 ,建筑施工场地 1600 ㎡ , 其中拟建住宅楼占地面积 ㎡ ,位于施工场地中间, 临时给水管道 已引至 场地 内,施工场地已平整。 第一节 施工总平面设计说明 (1)本工程红线内可供利用的临时用地主要为本工程前后的空地。 (2)根据各阶段施工特点,合理布置大型设备、满足施工需要,保证施工安全,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材料堆场和材料加工棚区,以尽可能避免二次搬运或减小场内运输距离。 (3)临时生产设施及其它设施严格按照建筑安 全文明标准工地的标准进行布置。 (4)办公区和生活区按相对永久性考虑,即自工程开工起直至工程竣工交付使用不需移位。 第二节 现场总平面布置 (1)场地四周是围墙施工出入口及门卫设置: 现场设置两个施工出入口,作为施工机械车辆施工人员的出入口,施工出入口设置门卫,具体位置详见 现场平面布置 图。 (2)施工用房: 为了文明施工及保证不影响场内环境,施工区与生活区分开设置。 生活区设在甲方指定地点,办公用房、生活用房采用一层活动房,工地仓库及辅助用房采用一层砖砌房,其具体位置详见 现场平面布置图。 (3)主要施工料场、 施工道路:本工程主要施工料场、场内道路具体位置详见现场 平面 布置图。 施工料场采用 C15 砼硬地坪施工,具 24 体做法为:素土夯实, 150 厚碎石垫层, 100 厚 C15 砼面层。 4)现场排水: 现场设砖砌明沟、每隔 20 米左右设阴井,环拟建筑物四周,现场砂浆搅拌地点设置在离堆放沙石 5m 的地方,现场场地地表水及施工污水通过阴井排向场内指定的下水道。 (5)现场施工用电: 甲方施工用电送至现场,施工现场拟设配电间,由配电间引出动力线和照明线路,动力线和照明线分开设置,动力线采用三相五线路沿围墙或拟建筑物四周敷设,根据需要设置一定 数量的配电箱,照明线采用二相三线制塑料护套线架空敷设。 (6)垂直运输机械布置: 本工程主体施工阶段,施工区考虑 1 台塔吊,装饰工程结束后拆除塔吊、具体位置见现场 平面 布置图。 (7)施工材料堆放: 所有材料的堆放,应遵循随用、随进、随完的原则,并严格按 现场平面布置图 堆放。 (8)文明施工: 自开工之日起至竣工这一期间,我公司严格执行文明施工管理的规定及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具体要求,不损坏场内设施及其他建筑物,同时施工队伍不进入业主办公区,确保施工期间不影响业主正常的工作环境 . (9)具体各施工设施布置: 详见 下页“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5 第六章.施工测量与定位放线 第一节 定位放线 (1) 进行定位放线前,应对场地进行平整。 根据建筑总平面图上的放线基点及总平面图上住宅楼与建筑红线关系放线,确定轴线的位置。 根据建筑平面图上各轴线的位置关系放线得到其它各轴线的位置。 用直角座标法放线测出各定位轴线桩及各轴线的交点桩后,用白灰放出各桩位线。 在施工中必须层层分中弹线,浇筑完基础及各层现浇板后,应及时校对轴线和标高,使其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同时控制建筑物的竖向高差在 1/1000 以内,总高差不大于 20mm。 根据施工现 场实际情况和建筑物位置,在甲方指定定位桩点校测合格后,使用 A、 B、 C 点作为定位放线的依据,采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矩形网点观测定位。 将经纬仪支于 A 点调试后前视 B 点,并同轴引出 B 点,再后视定出 A†点;采用正倒镜 (盘左、盘右 ) 转 90176。 、270176。 定出 H†点;自 A 点用钢尺量取距离定出 H 点;再将经纬仪支于 C 点前视 H 点,自 C 点用钢尺量取距离复测 H 点验证后引出 H‡点,再将经纬仪支于 H 点后视 C 点引测出 C‡点;此时 A、 B、 C、 H 即为基槽定位桩。 (2)在砌筑中为了保证墙体的垂直度,要定位放线。 第二节 施工测量 (1)制定测量方案的基本原则。 以业主提交的测量控制点为依据建立适合本工程的测量体系,保证建筑物定位准确,保证轴线、标高正确。 1)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测点 26 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在场区内引测 2~ 3 个控制点桩位,用经纬仪定出主控制轴线, 1 轴、 A 轴为主控轴线,并根据主控轴线弹出其他轴线位置。 基础施工完毕后,在177。 结构面进行一次轴线闭合检查 . (2)标高控制 1)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基本传递高程点,用DS2 水准仪往返测,测设合格后,用红色油漆标记“ ”并在旁边注建筑标高,以红“ ”上顶线为 标高基准,同一区域、同一层平面内红“ ”不得少于三个,间距分布均匀并要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且红“ ”需设在同一水平高度,其误差控制在 3mm 以内则认为合格,在施测各层标高时,应后视其中的两个红“ ”上顶线以作校核。 悬挑脚手架示意图 2)177。 以上各层的标高传递均利用首层红“ ”上顶线为标高基准,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引测,并在投测层标记红“ ”,复检核合格后,方可在该层施测。 3)在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应重新引测相应的结构标高,以保证 拟建筑物的质量要求。 4)在施工中必须层层分中弹线,浇筑完各层现浇板后,应及时校对轴线和标高,使其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同时控制建筑物的竖向高差 27 在 1/1000 以内,总高差不大于 20mm。 (3)垂直度的控制 垂直度是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项目之一,采用经纬仪进行垂直度的控制。 每层误差不超过 3mm,总高度误差不超过 10mm。 (4)控制点的保护 控制桩按测量规程规定的标准进行埋设,一般埋设在坚固地方,桩顶周围砌筑 20cm 高的保护台。 (5)沉降观测 基础施工完,按设计要求的部位设置沉降观测点,定期观测,为技术 部门提供可靠的数据,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沉降观测点埋设在建筑物外围,埋设在构造柱的外侧,埋设高度位于室外地坪上 600mm高处。 共设置 10 个沉降观测点。 主体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装修时每月观测一次,竣工后移交建设单位后,前两年每年两次,第三年以后每年一次至沉降稳定后为止。 每次观测作好记录,整理分析观测数据,绘制沉降观测曲线图。 如有异常沉降情况,及时通知甲方、设计及勘察单位,以便会同处理。 (6)装修工程测量 1)平面线的测设:在结构施工测量中,将装修工程所需的轴线,测设于竖向洞口处的地面上,并依据平面控制桩 将轴线辅助线测设于外立面窗口的窗下墙上,以便将轴线引入室内与结构留置的轴线进行校核 ,复核无误后,作为装饰工程中隔墙、外墙内保温位置线的控制依据。 隔墙、外墙内保温位置线的测设,依据轴线、根据建筑平面图用大钢尺进行分量。 2)竖向控制线的测量:墙面抹灰工程完毕后,根据标高控制线,将标高控制点传递到建筑物外墙上,用大钢尺和大线坠将标高控制 28 点,引测到各个房间的外窗处,然后传递到室内,在四周墙身上投测。金堂水城印象22楼施工组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之处必须修改外,全套投标文件应无涂改或行间插字和增删,如有修改,修改处应由投标人加盖投标人的校对章或由投标文件签字人签字或盖章。 (四 )投标文件的递交 19. 1 投标人应将投标 文件的 “正本”或“副本”单独密封 (1)写明招标人名称和地址; (2)注明工程名称; 19. 2 所有投标文件的封口处应加盖投 标人印章 . 投标截止日期 20. 1投标人应按前附表第
工任务的同时,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必须做到交底不明确不上岗,不签字不上岗。 (二)分部分项质量评定制度 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分管工种负责人必须督促班组做好自检工作,确保当天问题当天整改 完毕。 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各分管工种负责人必须及时组织班组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交项目经理确认,最终评定表由公司质量技术部专职质量员评定。
③ 顶板模板与梁侧模之间接缝、梁侧模与梁底模之间接缝设单面粘海绵条防止漏浆。 ( 6)顶板模板 : 11 a、顶板模板设计: ① 采用 15mm 厚木胶合板, 50 100mm 方木作次龙骨(立放),净距 200mm。 ② 100 100mm 方木作主龙骨,板厚为 300, 200 时,间距 900mm。 相应的支撑系统为 碗扣架 ,网格分别为 900 900mm, 900 1200mm。 主
英语时事政治 红宝书 网址:译英 时事政经用语 精选 共创和谐未来 a t 318 005 区冲突和摩擦此起彼伏,恐怖主义 活动猖獗,南北差距拉大,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国 际社会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任重而道远。 In s of to 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发展经 济困难加剧,同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继续拉大。 a of a 着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对话协商
和点(墙、柱边线、门窗洞口线)。 ⑪高程引进 首先对测绘院现场留的高程点进行检测,当其误差在 4mm 以内时平差使用,当超过时,再从城市高程点引测进行调整(经查二点无误)。 以此高程作为本群体工程施工的高程依据。 用附合法将高程引进施工现场留标高 数点作为施工现场依据点,做标识保 护,每次使用需用二点校核后再行实测。 ⑫底层及底层以上各层 ①底层 当结构施工至底层墙 、 柱 时
步深入地看图。 一般按基础一结构一建筑 (包括节点样图 )施工程序细节套土建图纸。 在看基础图时,有时还要结合看地质勘探图,了解土质情况和土层构造,以便施工时验槽核对土质,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与此同时在看图中还应对照检查图纸有 无矛盾,构造上是否能实施施工等。 除详细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外,对关键的内容一定要牢记,可采用记笔记的办法,把轴线尺寸、开间尺寸、层高、主要的梁柱断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