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水城印象66楼施工组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和点(墙、柱边线、门窗洞口线)。 ⑪高程引进 首先对测绘院现场留的高程点进行检测,当其误差在 4mm 以内时平差使用,当超过时,再从城市高程点引测进行调整(经查二点无误)。 以此高程作为本群体工程施工的高程依据。 用附合法将高程引进施工现场留标高 数点作为施工现场依据点,做标识保 护,每次使用需用二点校核后再行实测。 ⑫底层及底层以上各层 ①底层 当结构施工至底层墙 、 柱 时,用甲方提供的高程点用附合法引测到底层、墙柱上建筑 标高点位差不得超过177。 1mm。 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分划段内选择竖立面无障碍地方固定二到三个 20 的准确标识点作为向上传递依据点,此依据点进行联测高差不得超过177。 1mm,作标识保护。 ②底层以上各层 从底层固定有标识的 线点向上丈量至实测层,一个施工段引测不少于 2 个点,经实测引上 2点高差不大于177。 2mm时平差使用,测量本层高程并要与下面一层 联测,查其层高误差,当引上二点高差超过177。 3mm时应及时检查其原因进行解决, 50m 钢卷尺丈量时应进行尺长、温度、拉力改正。 ⑪ 精度 平面测设精度 1/10000。 各部位放线和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 H ≤ 30m 允许误差177。 5mm 30m∠ H ≤ 60m 允许误差177。 10mm 60m∠ H ≤ 90m 允许误差177。 15mm 90m∠ H允许误差177。 20mm 每层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177。 3mm。 ⑫ 报验、资料 原则:及时、同步、规范、标准 在测放 组自检、互检合格后,由项目质检组查验,合格后上报监理验线,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作程序。 、点线留置保护、移交恢复及标识要求 ⑪ 留置保护 ①作为过渡临时用的桩,在作完外控或监理查验前做临时保护。 ②外控桩、导线控制桩、高程依据桩要做在不易碰撞的地方,做的要牢固并做保护。 ③需要留的点、线根据工程的特点可用墨线和粉线完成,要加以保护。 ⑫ 标识 所有的测量桩、点、线均应做相应、明确、明显的标识。 ⑬ 移交恢复 21 测设留 的桩点线均有记录(平面控制桩布置点、高程引测点、楼层水平控制线等)。 项目施工组织者应告戒工程所有参与者对测量桩、点、线加以保护,不得破坏、覆盖。 当某种原因测量桩、点、线遭到破坏或覆盖后,由原测量单位及时按原精度进行恢复并有检查合格记录。 ⑪ 依据“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及设计总说明中第 4条,本工程要作沉降观测。 ⑫ 总说明第 4 条对观测点的设置,水准测量二级精度要求,五固定,观测周期及竣工后的观测周期作了明确的说明,我方将按总说明第 4条的 要求及规程中规定作好沉降观测工作。 ⑬ 基准点的埋设 布设基准点应遵循以下规则: ①布设的基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且便于长期保存,基准点应远离较大型施工机械经常走动的区域。 ②为了对基准点进行检查,基准点 3 个,以确保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③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确保测量的精度。 ④基准点必须埋设于建筑物沉降范围以外,距观测建筑物不少于 2倍的基础深度。 ⑭ 观测点的埋设 ①埋设位置 根据工程的施工平面图综合考虑,当基础施工完毕后在合适的地方设 置沉降观测点,当其稳固后进行首次观测,首次观测进行二次,以平均值作为首次标准对比值。 当结构施工到首层墙、柱完成后,将观测点重新埋设于首层相应的位置,埋设部位做附图,图中“▲”所示为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 本工程的沉降观测地上部分全部在此层面进行。 ②埋设方法 依据设计要求,该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采用内藏式埋点方法, ⑮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22 ①沉降观测技术指标 ,其技术指标如下表: 观测 等级 变形点高程中误差mm 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 mm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mm 测站高差中误差 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mm 校测已知高差校差mm 二 √ n √ n : 等级 视线长度 m 前后视较差 m 前后视累积差 m 最低视线高度 m 基辅分划读数较差 mm 基辅尺所测高差较差 mm 二 50 1 3 ②观测仪器、设备 本工程采用瑞士 002A 精密水准仪及配套铟钢水准尺。 ③观测方法 ,水准路线敷设成附合水准路线,然后经闭合 差分配后求得各观测点的高程值。 往测时,奇数站采用“后 — 前 — 前 — 后” 偶数站采用“前 — 后 — 后 — 前”。 ④观测原则 ,每周期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测。 “五固定”原则。 ⑯ 资料整理、上交 ①依原始记录进行平差,分别计算出各点高程值、本期沉降量和累积沉降量。 ②我方依据有关规定提交下列资料: ; ; 、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提供变形分析报 告。 23 第七章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 .砖基础施工方案 本工程采用条形基础施工,所以基础开挖前的放线以及在槽里的建筑工作比较重要。 在基础施工时我们采用人工开挖,与此同时必须要保证施工中的财产和工人的安全,并且要做好有利的边坡来防止塌方。 到达施工要求的标高后,要细致施工防止出错,组织做好基槽的验收工作,当发现实际中的地基和勘察报告有许多不同的时候,要找设计单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工程中夺得实际问题。 大放脚底层采用丁砖砌筑并应从低标高处开始,保证砌体搭 砌合理和表面标高一致。 砂浆应满铺,做到砂浆饱满,组砌正确,收阶对称,均匀一致,其每层的轴线偏差应不大于 10mm。 不准用填芯码槽的方式砌筑。 当退台收阶到 365mm宽时,为防止偏差,应利用垫层上的轴线标志,采用线锤吊线校核其轴线,也可以根据控制桩采用经纬仪和拉通线的方法进行校核。 砌体施工时如需要留施工缝应以踏步槎为主,如需留直槎(凸)槎,应按规定加拉结钢筋。 基础上如需预留穿墙管线的洞口,其位置和尺寸应计算准确,一般要求洞口上口标高高于管道上口标高 50mm。 基础上如设计有防潮层,则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控制方法 ⑪ 外控法 :在基坑上沿四周投测控制网的标点,固定牢固,并做好保护工作以满足地下部分的正常施工。 ⑫ 内控法 : 在177。 楼板砼浇筑时,在原选定的控制点上预埋 100179。 100179。 10mm 的铁板,铁板下面用 4φ 10 长 120mm 锚脚,使铁板面标高为177。 层楼板面标高。 在基础施工的每工种为一个施工段,每一个施工段原则上只有一个施工队在进行施工,土方工程 模板工程 混泥土工程 砌筑工程是依照一个这样的顺序在 24 进行施工,各个工程就被 划分成一个施工段,为了加快进度采用流水作业,为了确保工期减少穿插,避免相互制约,使工种成为形成单线式流水施工,因此本方案本着先深后浅的原则分一个流水。 ⑪ 现场 摸清场地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河流、运输道路、邻近建筑物、地下埋设物、管道、电缆线路,地面上障碍物、堆积物以及水电供应等。 ⑫ 障碍物 将施工区域内的所有障碍物,如电杆、电线、地上和地下管道、电缆、树木、沟渠以及旧房屋等进行拆除或进行改线,可利用的建筑物应充分 利用。 ⑬ 排水设施 在施工区域内设置临时性或永久性排水沟,将地面水排走;或排到低洼处,再用水泵排水;或疏通原有排水洪系统,使场地不积水。 ⑭ 测量控制 设置区域测量控制网,包括基线和水平基准点,要求避开建筑物、构筑物、机械操作面及土方运输线路,做好轴线桩的测量及校核,进行土方工程量的测量工作。 ⑮ 土方边坡 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和基础开挖深度,宜采用放坡开挖方式,放坡系数取。 ⑯ 土壁支撑 ①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 对大型基坑土方,宜用机械开挖,基坑深在 5m 以内,宜用反铲挖土机在停机面一次开挖;为防止超挖和保持边坡坡度正确,机械开挖至接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应预留 30~ 50cm 厚土层,用人工开挖。 人工挖土,一般系 用分层分段均衡往下开挖,较深的坑 (槽 ),每挖 1m 左右应检查边线和边坡,随时纠正偏差。 如开挖的基坑 (槽 )深于邻近建筑基础时,开挖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坡度,以免在施工时影响邻近建筑基础的稳定。 如不能满足要求,应采取在坡脚设挡墙或 25 支撑进行加固处理。 挖土时注意检查基坑底是否有洞穴、暗沟 或裂隙、断层的存在,如发现迹象,应及时协商处理。 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坡脚至坑边距离应按挖坑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类别确定。 基坑挖好后,应对坑底进行抄平、修整。 如挖坑时有小部分超挖,可用素土地、灰土或砾石回填夯实至与地基土基本相同的密实度。 为防止坑底扰动,基坑挖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工序时,应预留 15~ 30cm 厚覆盖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挖去。 ② 成品保护 、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 ,挖运土时不得碰撞,也不得从在龙门板上休息。 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检查是否正确。 ,应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 必要时,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 在敷设地上或地下管道、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管线。 ③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开挖基坑 (槽 )或管沟均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基坑 (槽 )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 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出 厚土层,待做基础时再挖掉。 ;土方开挖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基坑 (槽 )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除结构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 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所需 的宽度,在开挖前均应考 26 虑。 (槽 )或管沟边坡不直不平,基底不平:应加强检查,随挖随修,并要认真验收。 :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推土机、铲运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 以上铲土;挖土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 以上挖土,以防机械自重下沉。 正铲挖土机挖土方的台阶高度,不得超过最大挖掘高度的 倍。 ,基槽、坑底应预留 30cm 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④ 土方开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配合: 计算机时的附加荷载。 ,减短基坑暴露的时间,缩短边坡位移周期。 ,先严格挖沟,杜绝一次性开挖到位。 ⑤ 边坡、基坑、垫层等出现异常的措施 ,放线及护坡监测,边坡出现位移 、砖胎膜不易干燥,则采用北京厂凝 II 型防水粉剂与中砂拌和 1: 刮抹 ~ 后,再粉 SA防水砂浆。 ⑪ 施工准备 ① 回填土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优质土。 回填土内不得含有有 机杂质,粒径不应大于 50mm,含水量应符合压实要求。 ② 石屑不应含有有机杂质 ③ 填土基底已按设计要求完成或处理好,并办理验槽签证。 ④ 基础、地下构筑物及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已进行检查和办好隐蔽验收手续,且结构已达到规定强度。 ⑤ 大型土方回填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和压实工艺等合理确定填料含水量,每层填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重要的填方工程和路基,其参数通过压实测试来确定。 ⑥ 室内地台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道安装或间墙砌筑,并将填区内 27 的积水和有机杂物等清除干净后再进行。 ⑦ 在建筑物地面以下的填方,若填筑厚度小于 ,应清除基底上的草皮和垃圾;若填筑厚度小于 1m,应清除树墩及割去长草。 ⑧ 填土前,应做好水平高程的测设。 基坑 (槽 )或沟坡边上按需要的间距打入水平桩,室内和散水的墙边应有水平标记。 ⑫ 作业条件 填土基底已按设计要求完成或处理好,并办理验槽签证。 基础、地下构筑物及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已进行检查和办好隐蔽验收手续,且结构已达到规定强度。 大型土方回填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和压实工艺等合理确定填料含水量、每层填 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重要的填方工程和路基,其参数通过压实测试来确定。 室内地台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道安装(经试水合格)或间墙砌筑,并将填区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等清除干净后再进行。 在建(构)筑物地面以下的填方,若填筑厚度不小于 ,应清除基底上的草皮和垃圾;若填筑厚度小于 1m,应清除树墩及割去长草。 填土前,应做好水平高程的测设。 基坑(槽)或沟坡边上按需要的间距打入水平桩,室内和散水的墙边应有水平标记。 ⑬ 操作工艺 ① 当填方基底为积土或耕植土时,如设计无要求, 可采用推土机或工程机械压实 5~ 6遍。 ② 使用碎石类土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 2/3。 铺填时,大块料不应集中,且不得填在分段接头处。 ③ 回填土应水平层找平夯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