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菇室内层架式熟料栽培新技术内容摘要:

1、福菇是近几年新开发的珍稀菇类,出菇温度较高,适宜在春末至中秋间栽培,解决了目前菇房实施周年栽培的品种搭配和夏季食用菌栽培面积少、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各地的栽培方法和管理方式多样,因而出菇和产量也很不稳定,特别是在原基阶段易发生死菇的现象。 由于室内日夜温差小(特别是用泥土墙房屋培养出菇效果更佳),不会因室外遇突然高温天气而发生死菇的现象;控湿容易,在地面及周围喷水后,水气上升,可形成良好的出菇环境,为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且菇形好。 现将金福菇室内层架式熟料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季节选择金福菇为高温型食用菌,菌丝在 2035下能正常生长,最适温度范围 2、2530;子实体形成温度 1535,以 2230为佳。 根据金福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各地可依据本地温度合理安排栽培季节,一般选择在当地气温回升到 20%以上,前推 4050 天为制袋生产季节。 春栽一般选择2 月至 4 月份栽种,5 月至 7 月出菇;秋栽则以 7 月至 8 月栽种、9 月至 10 月出菇为宜。 二、常规木屑熟料培养基。 干木屑 78%、麸皮 20%、红糖 1%、碳酸钙 1%,料水比1玉米芯 50%、棉籽壳 46%、石膏粉 1%、石灰 2%、过磷酸钙 1%。 稻草 76%、棉籽壳 20%、石灰 2%、石膏 1%、过磷酸钙 1%。 可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就地取材。 栽培料配方称足 3、原辅料,拌料均匀装袋,灭菌、接种与常规袋料栽培方法相同。 将接过菌种的培养袋搬入通风透气的培养室内培养,疏排菌包。 培养期间,经常通风换气,温度控制在 32以下。 气温过高时要注意降温与通气,温度过低时则要进行适当加温与透气。 在 2532下培养 3040天,菌丝就能长满菌袋,注意观察菌袋是否污染,发现杂菌要及时处理。 三、福菇在室内外均可栽培,室内栽培有层架式栽培、小拱棚畦地式栽培、袋栽和筐栽等。 室内层架栽培房应便于保湿、保温、通风透光,床架规格以宽 1 米、长 米、层高 、底层距地面 为宜。 床架四周留出走道。 按照以上要求,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简易房间加以改造利用,或因地制宜搭盖菇房。 需要注意的是, 4、当栽培房间过大时,由于夏季高温,室内保温难度较大,可用塑料薄膜包裹几个床架,形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小空间,以解决空气相对温度变化过快的问题,从而保持较稳定的温度,这是栽培金福菇成功的关键。 用全脱袋覆土立埋式栽培法。 具体做法如下:在杀菌消毒过的房间内,在床底先铺一层遮阳网(编织袋也可),然后将发好菌的栽培袋的外层塑料袋全部脱去,竖直排放于畦床上,排放时菌棒前后均应保留 1米的间隙,中间用土夯实,注意床底不应铺细土,否则部分子实体从床底长出,会影响金福菇商品品质和产量,脱袋后在床面覆土,一般覆土材料有河泥、泥炭土、田土等,覆土在上床前 23 天进行调水,用水每天喷 46 次,粘手、无白心为止,覆土厚度 5、为 米。 正常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菌丝 24 小时就能恢复生长,3 天左右菌丝开始爬土。 一般覆土后 1215 天白色菌丝爬上土面。 此阶段空气湿度应控制在 85%90%,可以向地面喷水,以提高湿度。 待菌丝爬上土壤表面,均匀分布于土表时,加强通风换气或喷水促使菌丝倒伏,防止气生菌丝徒长形成菌被,影响出菇。 经通风换气或喷水后,菌丝体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束扭结形成原基发生菇蕾。 现原基后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90%以上,加强通风,同时根据子实体生长发育不同阶段进行区别管理。 子实体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基期、幼菇期、伸长期和成熟期。 原基期是向幼菇转化的关键时期,此阶段易发生死亡,造成减产,必须保持 6、环境湿度相对稳定,掌握“以保为主,以补为辅”的原则,一般不用喷水,干燥天气可采取同时向地面喷水和向空间喷雾状水,切忌向菇体喷水;在子实体长至 23 厘米高进入伸长期时,对环境卫生的适应性开始增强,可每天喷水 12 次,实体进入成熟期,可少喷水,保持相对湿度在 85%95%。 福菇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一般需 1215 天。 当子实体菌柄高度达 15 厘米左右、菌盖尚未完全平展时,应及时采收。 采收时手握菌柄基部,整丛拔起,若需要,可用干净的刀片切下需采的菇,保留其他小菇。 采收的子实体可进行小包装鲜销或进行烘干加工。 头潮菇收完后,清理床面,摘除残留物和老化菌丝,补土整平料面,然后调整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转入第二潮菇管理阶段。 一般可以采收 23 潮菇。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