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高产六改革内容摘要:
1、宽袋栽培为窄袋栽培许多人认为,采用 25 厘米50 厘米的塑料袋筒栽培金针菇为好,但宽袋易感染杂菌,且菇蕾少时,子实体易弯曲,影响质量,达不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优质要求。 所以,还是以 17 厘米33 厘米的塑料筒为好。 二、改高压灭菌为延时常压灭菌金针菇属维生素 2 的天然缺陷型。 在维生素 2 含量丰富的培养料上,生长迅速、粉孢子数量较少。 但维生素 耐热,在 120以上时容易迅速分解,所以培养料常压灭菌为好。 但为确保纯菌率,可将灭菌时间由 1012 小时,延长到 1318 小时。 三、改传统立式出菇为卧式两头出菇装料时,两头接种并各留 15 厘米左右的筒膜,轻装均压,扎紧袋口。 卧式摆放四层左右 2、发菌。 此法既可保证出菇质量,又可节省菇房面积,能使每平方米的菇房产量增加 30%以上。 四、改一次性解袋为控制解袋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培养,由于袋内氧气浓度低,若按常规方法等到菌丝长成熟吐出黄珠时再解袋,势必影响其生长。 因此,要随时注意袋内菌丝生长情况,一旦发现菌丝生长缓慢,就要及时解袋。 但此时切勿全部撑开,直到菇柄长到8 厘米左右时再一次性拉直筒袋,以保证出菇过程中适宜的温度、湿度及 这一过程中,应防止菇体被迫弯曲生长。 五、改放任菇柄生长为红色光诱导金针菇体有很强的趋光性,因此发好菌上架以后,可以在两排墙正中上方,每隔 4 米左右吊装 1 个 15 瓦红色灯泡,产生垂直光,可诱导其成束地向着光源方向横生,促使菇体延伸。 但此时应将门窗进行遮光处理,以防菇体乱长、倒伏和弯曲。 六、改出菇期乱加营养为科学施用许多菇农都懂得出菇期添加生长调节剂及其他营养物质可促进生长,但往往因不得法而效果不明显,甚至抑制生长。 实践证明,出菇期喷施浓度为 三十烷醇和每公斤 10 毫克的赤霉素混合液,增产率可达 17%以上,但应特别注意使用浓度。 采完两期菇后,注入稀释 5001000 倍的恩肥水于袋中,可增产1520%。 专利查询。金针菇高产六改革
相关推荐
渍用的鲜菇应及时采收,清除杂质,要求菌盖直径 米,柄长 15厘米,菇体洁白完整。 预煮:预煮液采用 5盐水,用柠檬酸调 至 沸后将菇体倒入,翻动杀青使菇体受热均匀。 菇水比例为 1:2,煮 3流水快速冷却,待温度下降到 15以下时,捞出沥去水分。 盐渍:分为高盐处理法和低盐处理法。 高盐处理法适于高温季节,用盐量大,用盐量占菇重的 50%,储存时间长。 方法是:先在缸底撒 2米厚的食盐
( ) 三、选一选。 ,高是 2cm,底是( ) cm。 ,阴影部分的面积( )空白部分的面积。 A.> B.= C.< ,高也相等。 如果三角形的高是 6cm,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 cm。 ( )三角形
1、致菇质变劣,影响商品质量。 为此,进行了金针菇栽培技术研究,所产金针菇色白质嫩,菇形整齐,球形,呈未开或半开状,菇柄长 1214粗 基洁白,深棕褐色部分极少,达到了金针菇的商品标准,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培养料的配制主要配方:棉籽壳 89%,米糠或麸皮 10%,石膏 1%;锯木屑 80%,米糠或麸皮 20%;玉米芯 73%,鼓皮 25%,石膏 1%,蔗糖 1%。
1、、培养料配方新鲜无霉变的棉子壳是生产金针菇的理想原料。 一般可采用棉子壳 90、玉米粉 3、麦麸 5、石膏粉 1和糖 1,或棉子壳 93、麦麸 5、石膏粉 1和糖 1,或棉子壳 87、麦麸 10、石膏粉 1、糖1、碳酸 1和钙 1的配方。 二、栽培种配制菌种可选用金针菇 81 号、金杂 19 号等。 将培养料加水(培养料的 13 倍左右)拌匀后装入 17 厘米33 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中
1、统栽培金针菇,虽然可收三茬菇,但生物转化率最高只能达到 100,生育期长达 95天左右,1 年只能循环三个栽培周期,且第 3茬菇柄短而粗,易开伞盖,商品质量极差,影响了经济效益。 我中心研究的一次性收菇栽培法,生物转化率高达 19260,栽培周期比传统栽培缩短 40天左右,提高经济效益78,并且菇的株数增多、株柄增高,商品质量大大提高。 其技术要点是:1、按照棉籽壳 84、麦麸 14、石膏
针菇经铝塑复合袋包装之后,不仅能有效延长保质期,方便运输,携带,而且能改善商品外观,提高商品附加值。 包装前,要剪去新鲜金针菇柄基部褐色段,并剔除畸形、带病虫斑点和大小不均的菇体,再按下述标准分级。 一级:柄长大于 12 厘米,盖径 米,色略黄白;二级:柄长 1012 厘米,米,色较深黄;等外品:10 厘米以下细柄、小菇,或基根粗老、色深。 选分后便可进行包装操作,同时注意避免与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