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高产六改革内容摘要:

1、宽袋栽培为窄袋栽培许多人认为,采用 25 厘米50 厘米的塑料袋筒栽培金针菇为好,但宽袋易感染杂菌,且菇蕾少时,子实体易弯曲,影响质量,达不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优质要求。 所以,还是以 17 厘米33 厘米的塑料筒为好。 二、改高压灭菌为延时常压灭菌金针菇属维生素 2 的天然缺陷型。 在维生素 2 含量丰富的培养料上,生长迅速、粉孢子数量较少。 但维生素 耐热,在 120以上时容易迅速分解,所以培养料常压灭菌为好。 但为确保纯菌率,可将灭菌时间由 1012 小时,延长到 1318 小时。 三、改传统立式出菇为卧式两头出菇装料时,两头接种并各留 15 厘米左右的筒膜,轻装均压,扎紧袋口。 卧式摆放四层左右 2、发菌。 此法既可保证出菇质量,又可节省菇房面积,能使每平方米的菇房产量增加 30%以上。 四、改一次性解袋为控制解袋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培养,由于袋内氧气浓度低,若按常规方法等到菌丝长成熟吐出黄珠时再解袋,势必影响其生长。 因此,要随时注意袋内菌丝生长情况,一旦发现菌丝生长缓慢,就要及时解袋。 但此时切勿全部撑开,直到菇柄长到8 厘米左右时再一次性拉直筒袋,以保证出菇过程中适宜的温度、湿度及 这一过程中,应防止菇体被迫弯曲生长。 五、改放任菇柄生长为红色光诱导金针菇体有很强的趋光性,因此发好菌上架以后,可以在两排墙正中上方,每隔 4 米左右吊装 1 个 15 瓦红色灯泡,产生垂直光,可诱导其成束地向着光源方向横生,促使菇体延伸。 但此时应将门窗进行遮光处理,以防菇体乱长、倒伏和弯曲。 六、改出菇期乱加营养为科学施用许多菇农都懂得出菇期添加生长调节剂及其他营养物质可促进生长,但往往因不得法而效果不明显,甚至抑制生长。 实践证明,出菇期喷施浓度为 三十烷醇和每公斤 10 毫克的赤霉素混合液,增产率可达 17%以上,但应特别注意使用浓度。 采完两期菇后,注入稀释 5001000 倍的恩肥水于袋中,可增产1520%。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