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优质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针菇子实体菌柄基部往往易变褐色,导致菇质变劣,影响商品质量。 为此,进行了金针菇栽培技术研究,所产金针菇色白质嫩,菇形整齐,球形,呈未开或半开状,菇柄长 1214粗 基洁白,深棕褐色部分极少,达到了金针菇的商品标准,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培养料的配制主要配方:棉籽壳 89%,米糠或麸皮 10%,石膏 1%;锯木屑 80%,米糠或麸皮 20%;玉米芯 73%,鼓皮 25%,石膏 1%,蔗糖 1%。 将上述培养料加水充分拌匀,然后调节 到 6 左右,含水量以手捏料有水滴渗出但不形成水流为宜。 培养料配好后选用规格(长 x 宽)17 塑料袋,装料 300g 左右,两头扎口。 锯木屑以阔叶树木屑为好,松 2、杉木屑不适合栽培,木屑主要起保湿和通气作用,粗木屑多,培养基易干,木屑过细,通透性差。 米糠和麸皮含有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多加米糠或麸皮则发菌慢,容易产生水菇,产量低,质量差。 培养基装袋时要装入等量的培养基,这样发菌一致,出菇同时,便于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菌种接于袋两头。 这种应在无菌条件或接近无菌状态的房中进行,菌种应选用生活力旺盛、健壮、无杂菌污染的适期菌种。 2、发菌期管理接种后将栽培袋放入干净的培养室内发菌培养,室内温度保持 22正常情况下,接种后 10菌丝可伸入培养基 20果发菌顺利,接种后20菌丝可覆盖整个料面,此阶段要求挑出杂菌,并将发菌未满袋的菌袋排在一起继续发菌。 3 3、、搔菌及催蕾发菌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搔菌,把接下去的菌种块挖掉,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一齐发生,如果培养基表面很干,可以采用刮搔,即把老菌种菌皮和 5养基一起成块刮掉。 菌丝受搔菌的机械刺激和低温刺激就可形成原基,要保持空气湿度 90%加强通风,可抑制搔菌后袋表面形成的气生菌丝形成,有利于催蕾出菇。 此期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95%左右为宜,温度控制在 10好,用报纸覆盖或盖膜保湿,以诱发出菇,一周后,陆续长出尖状菌蕾,蕾头白色为正常。 4、均育和抑制均育是利用抑制工艺的低温,使抵抗力弱的原基不致于枯死,增加抵抗力,能均匀发育。 均育要求温度约 8,空气湿度 85%一般 2。 抑制是为了控制先伸长的金针菇的生育 4、,促进后长的金针菇的伸长,使所有的菌柄长度整齐一致,抑制始期以菌柄长 1盖直径为 适,抑制期温度保持在3湿度为 85%度在 下,抑制期 7 天左右。 还可采用降温、降湿,通风措施,延缓子实体形成,使其同步进行,以利出菇整齐,成批采菇。 5、生育阶段的管理当菌柄长 ,增加光照,有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 由于金针菇子实体具有很强的向光性,从菇体长 2开始套纸筒到收获,用一定的光照可诱导菌柄向光伸长,因此,在床架上方每隔 3一个 15w 灯泡,进菌柄伸长。 此阶段以温度 8空气相对湿度 85%菇房中量保持 宜,这样可达到抑制菌盖开伞,促进菌柄伸长的目的。 约 15 天,菌盖直径可达 1柄长可达 8可进行采收。 6、适期采收当菌柄长 13齐,菌盖直径 1右,边缘内卷,没有畸变,菌柄菌盖不呈吸水状,菌柄根根分清,又圆又粗,全体纯白色,菇体结实,含水量不过多时为采收期。 采收前几天要检查菌盖含水量,如果含有很多水分,采收前2 天要通风促进水分蒸发。 采收后把菌柄基部和培养基连接的部分培养基及生长不良的菇剔除,按市场要求进行小包装,或用聚乙烯薄膜袋抽气密封,低温保藏。 二潮菇后,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可将菌柱脱出调头装袋,也可封闭原出菇袋口,打开另一头出菇。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