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栽培技术与管理内容摘要:
1、、熟料栽培熟料栽培金针菇,是指将培养料通过常压或高压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培菌的栽培方法。 此法成功率高,出菇整齐,产量高。 1、栽培季节利用自然温度栽培金针菇,选择适宜的生产季节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范围 730,最佳 23;子实体分化发育适应范围 318,以 1213生长最好。 温度低于 3菌盖会变成麦芽糖色,并出现畸形菇。 人工栽培应以当地自然气温选择。 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节接种,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温度,发菌培养菌丝体。 待菌丝生理成熟后,天气渐冷,气温下降,正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低温气候。 江南诸省通常以 1011 月间接种,经过 1个月左右发菌培养,到 11 2、12 月间进入出菇。 高海拔气温较低的山区和长江以北各省,可提前在 9 月接种,11 月出菇;也可以在早春接种,加温发菌春季长菇。 低海拔的平川地区,应适当推迟接种。 为了解决夏季金针菇市场需求,可以利用冷库生产金针菇。 2、栽培场所金针菇栽培分为发菌、出菇两大步。 发菌阶段要求场所保温、通风、干净。 出菇阶段最好选择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 1 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 1 米高的墙,上盖塑料膜及草帘。 3、原料配比棉籽壳 100 公斤、麦麸 20 公斤、玉米面 5 公斤、石膏粉 2 公斤、过磷酸钙 1公斤、白糖 1 公斤。 玉米芯(粉碎)75 公斤、麦麸 20 公斤、玉米面 斤、石膏粉 2 公斤、黄 3、豆面 斤、过磷酸钙 1 公斤、白糖 1 公斤。 高粱壳、锯末、花生壳、豆秆、玉米秆、油菜秆等大多数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无论选用何种原料,都要求新鲜、干净、无霉变。 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应拌均匀。 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 65%左右,再闷 24 小时,即可装袋。 4、装袋灭菌选用宽 1517 厘米、长 33 厘米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 1517 厘米宽、55 厘米长的塑料袋两头出菇。 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 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 5、接种培菌灭菌好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接种。 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 10 毫升、高锰酸钾 5 4、 克进行灭菌 30 分钟。 接种时严格操作规程,两端接种,一般每瓶种(750 克/瓶)可接 2530 袋。 接种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约 24 小时菌丝开始萌发,在 2025室温下生长约 4050 天即可满袋。 9 月中旬接种,大部分 10 月底发透菌丝,叫全期发菌。 以后接种由于温度低,发菌半袋后便边爬料边出菇,叫做半期发菌出菇。 6、出菇管理袋栽金针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五种:袋装料,套袋出菇。 满袋装料,套袋倒卧出菇。 半袋装料,盖纸站立出菇。 半袋装料,披膜倒卧出菇。 中间装料,倒卧两头披膜出菇。 全期发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为:解开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风保湿催蕾掀膜通 5、风 1 天披膜促柄伸长采收搔菌灌水保温保湿催蕾。 管理方法同前,直至收获 4 茬菇。 半期发菌的栽培袋,在培菌期内,菌丝发满半袋后,两端即有幼菇形成,此时应及时按全期发菌的管理方法将菌袋移入栽培场。 出菇期管理工序的具体要求:堆袋披膜。 堆袋披膜是近年来在生产中探索出的新技术,采用这项技术可提高场地利用率,提高产量,提高金针菇质量。 具体方法是将两端袋口解开,将料面上多余塑料袋翻卷至料面。 可根据袋的长短决定一端解口或两端解口,一端解口摆放方法是将两个袋底部相对平放在一起,高度以 56 袋为宜,长度不限。 在出菇场内地面及四周喷足水分,然后用塑料膜覆盖菌袋。 此法保温保湿良好,后期又可积累二氧化碳,有利于菌柄 6、生长。 保湿通风催蕾。 披膜后保持膜内小气候,空气相对湿度 85%90%,每天早上掀膜通风 30 分钟,约 710 天可相继出菇,出菇后可适当加大通风,保证湿度,但不可把水洒到菇体上。 掀膜通风抑制。 当柄长到 35 厘米时要进行降湿降温抑制。 具体措施为停止向地面洒水,掀去塑料膜,通风换气,冬天保持 2 天,春秋保持 1 天,使料面水分散失,不再出菇,已长出的菇也因基部失水而不再分枝。 培育优质菇。 抑制完成后,进入柄伸长阶段,要培养柄长、色白、盖小的优质金针菇,必须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这四因素之间的关系。 制在 68。 气相对湿度 85%90%。 弱光,光源位置不能改变,否则子实体散乱。 度达 7、促使菌柄伸长,超过 1%抑制菌盖发育,达到 3%抑制菌盖生长而不抑制菌柄生长,达到 5%就不会形成子实体。 通过控制通风量维持高二氧化碳浓度。 一般温度在 1015条件下,进入速生期 57 天菇柄可从 3 厘米长到 1215 厘米,10 天后可长到 1520 厘米,这时可根据加工鲜销标准适时采收。 搔菌灌水。 第一茬菇采收后,要进行搔菌,即用铁丝钩将菇根和老菌皮挖掉大约 米左右,并将料面整平。 若菌袋失水,应往袋内灌水,可将塑料袋口多余的塑料膜拉起往料面上灌水,610 小时后将水倒出,然后再进行催蕾育菇管理。 一般情况下,金针菇种一次可采收 34 茬,生物转化率可达80%120%。 二、生料栽培金针菇生料栽 8、培的关键是控制好温度,严防杂菌污染,而控制好温度主要是掌握好栽培季节。 生料栽培播种时间不宜过早,气温稳定在 15左右为适宜的播种期,河南地区以 11 月份栽培为最适宜期。 1、锰酸钾水溶液消毒过的塑料膜,塑料膜要比菌床宽 膜上先撒少许菌种,再铺上一半的料,料面上再撒一层菌种。 菌种分布是中下层少,四周及表层多,菌种量占投料总量的 10%15%,床料厚 58 厘米,播种后将床面稍压实,再用塑料膜覆盖料面,以利保温保湿。 生料栽培金针菇原料最好选择棉籽壳,在拌料时加入 50%多菌灵,加水量不可过大,一般含水量要求 60%65%。 2、发菌管理播种后在 10温度下,约 15 天菌丝长满料面并向深层发展。 若播 9、种 10 天后,发现个别地方菌种不萌发,可掀起薄膜 1015 分钟。 发菌 40 天左右,菌丝可基本发透料。 当床料菌丝发透后,每天揭膜通风 1020 分钟,当菌床表面呈白色并有琥珀色液滴出现时,将塑料膜撑高 20 厘米,上面铺放报纸,每天在报纸上喷雾保湿,雾粒要细、少、匀、勤,维持报纸湿润,不可直接喷雾在菇床上,否则易引起烂菇。 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要求不同的空气相对湿度,当菌柄长达2 厘米时,膜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90%,当菌柄长达 10 厘米时,减少喷水次数,使菇床小区空间空气相对湿度降至 80%85%。 在出菇期,要注意加大菇房通气量,待菇长至 1215 厘米时,及时采收,并清理料面,干燥 1 天后,再补足水分,盖上薄膜,保温保湿,促使二茬菇形成。 采菇后,管理方法同前,共采菇 34 茬。 专利查询。金针菇栽培技术与管理
相关推荐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15 分) 一、认真阅读《和时间赛跑》片段,回答问题。 ( 15 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到太 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 ”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 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
”巧防治 一、黑斑病。 这是一种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发病后,金针菇菌盖出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初为针尖状,扩大后直径达 24 毫米,边缘整齐,有时菌盖开裂。 防治方法:最重要的是控制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对菇房洒水时,不可将水直接洒在金针菇子实体上,特别不可用冷水喷洒。 菇房内的湿度不可长时间高于 90,要看天气变化洒水,晴天洒水要轻、勤、细,阴雨天要少洒或不洒水。
5 厘米 B 1 厘米 C 4 厘米 5. 4 2 表示( ) A 4 和 2 相加 B 4 加 2 C 4 个 2 相加、 三、按要求做题。 ( 10 分)。 ( 在 里填上“﹤”“﹥”或“﹦”。 ) 37+ 18 4 6 3 4 6 2 72- 25 6 6 17+ 18 6 5。 82-( )= 31 17+( )= 31 6( )= 30。 ( ) ( ) ( ) 四、计算。 ( 18
1、、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原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温度不足。 搔菌后,催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 措施:调整培养基含水量。 增加保湿发菌阶段空气相对湿度,防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膜。 做好催蕾阶段室内保温与通风工作。 2、“搔菌”3 天后,不见料面料恢复原因:催蕾室小环境的空气过于流通,菌袋料面覆盖物未盖严。 措施:集中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修改下列病句。 (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本 和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