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产杂交粳稻新品种 10优18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0 优 18 高产栽培技术 10 优 18 是天津市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不育系 10A 与自育恢复系 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粳组合。 该组合在 2000 年天津正季杂交粳稻新组合筛选中表现突出,当时定名津优 9603。 2001 年至 2003 年完成豫粳 6 号组国家区试,2004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定名为 10 优 18。 10 优 18 大面积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性好、米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泛、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 在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天津、河北等适宜省市已开始大面积种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更好地配合该组合的推广应用,根据近年来的试验研究和各地示范表现,将其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介 2、绍如下:栽培管理栽培上应围绕“增加栽插密度,前期促早发;中期健株壮秆,促进大穗形成;后期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的高产栽培策略进行合理调控。 10 优 18 分蘖力中等,强调秧田期培育多蘖壮秧,通过稀落谷,达到移栽时单株带壮蘖 3 至 4个。 净秧板落谷量,旱育秧不超过 50 千克/667 平方米,湿润育秧和水育秧不超过 40 千克/667 平方米,秧龄不超过 35 天。 施肥管理秧田底肥一般施磷酸二铵 克/667 平方米,尿素 克/667 平方米,硫酸钾 克/667 平方米,硫酸锌 克/667 平方米。 注意防治病虫草害。 在壮秧的前提下,秧龄以 30 至 35 天为宜,移栽时浅插、匀栽。 在中高肥力条件 3、下,株行距 米25 厘米,每穴栽 2 至 3 株,栽足 穴/667 平方米,基本苗 8 至 10 万/667 平方米左右。 瘦田、迟栽田宜适当密植栽插密度可增至 穴/667 平方米。 10 优 18 根深叶茂,吸收能力强,无效生长少,养分和光合产物浪费少,肥料利用率高。 肥水运筹宜采取“前促、中控、后略补”原则,氮、磷、钾肥配合使用,并注意施用锌肥。 施肥量视稻田肥力和产量指标而定,700 千克/667 平方米以上的田块要求每667 平方米施氮 15 至 20 千克、五氧化二磷 8 至 10 千克、氧化钾 15 至 20 千克。 相当于 667 平方米用尿素 35 至 45 千克,含磷量 16的钙镁磷肥 4、 45 至 50 千克或磷酸二铵 15 至 20 千克、硫酸钾 15 至 20 千克。 在施肥方式上,底肥如以有机肥为主,用量不少于 1800 千克/667 平方米;以化肥为主,化肥施用量占全生育期氮肥 30、磷肥 100、钾肥 70;分蘖肥主要是氮肥,在移栽后 7 至 10 天,亩施氮肥占全生育期用量的 50;穗肥在分蘖够苗、晒田复水后施用,亩施氮肥占全生育期用量的 15、钾肥 25;粒肥在抽穗后施用,施用时要视苗、天气酌情施用,群体叶色、叶色褪淡、天气多晴好的施粒肥,反之不施。 一般粒肥施氮、钾肥占总量的 5,也可进行叶面喷施,用营养型的叶面肥在抽穗扬花期进行叶面喷雾。 灌溉管理前期采用浅水灌溉 5、(回青期),水稻插秧后,由于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较弱,遇到高温、风大,叶片的蒸腾作用比较大。 因此,插秧后应保持 3 至 5 厘米的水层。 水稻返青后,采取间歇灌溉,即一次灌浅水,待自然落干,等到脚窝有水、田面无水时再灌一次水,如此循环。 水稻分蘖够苗后,搁田控制无效分蘖的生长,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达到长根壮秆、抗倒伏等作用。 搁田的操作:对禾苗长势过旺、较早出现郁闭、叶下披、排水不良的低洼田块,要排水重搁,搁田程度为田面发白、田面开细裂、表面见白根、叶色褪淡挺直,进根系发达,壮秆。 对生长势弱、灌水困难、漏水的田块,要采取轻露。 孕穗期以湿润为主,保持田面有水层,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灌浆期稻田干干湿湿,以 6、增强土壤通透性,养好老稻,收获前 7 天左右断水,忌落水过早,以防早衰,影响米质和降低结实率。 病害管理播前用浸种灵浸种防治恶苗病及干尖线虫;秧田期重点抓好稻蓟马、稻水象甲和稻飞虱等害虫防治及除草工作,一般用稻乐丰+吡虫啉和毒死蜱+住保+金吡各防治害虫一次;根据病虫害预报及时做好大田病虫害防治。 栽后 7 天内用草克星+丁草胺适时进行化学除草,用杀虫双、吡虫啉、稻乐丰、氧化乐果等杀虫剂重点做好第 1 代和第 2 代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的防治工作;在孕穗前、始穗期及齐穗期分别用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 随着种植制度的改变及氮肥用量的不断增加,水稻稻曲病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因此,加 7、强稻曲病防治对于 10 优 18 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化学防治主要是在水稻破口前 5 至 7 天喷施杀菌剂。 第一种为铜制剂,铜制剂在稻曲病防治应用最早的,其中 防效可达 80至 96,但该产品易发生药害,使用时应掌握好药量并注意喷施方式;第二种为抗菌素类,30爱苗 20 毫升/667 平方米对水稻稻曲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生长不仅无药害,而且有显著的促进水稻生长和防早衰的作用;微生物农药“纹曲宁”水剂( 100 亿活芽孢/毫升枯草芽孢杆菌) 5井冈霉素 500 倍液在破口前 5 至 7 天喷施,防治效果也可达 80以上。 链接10 优 18 特点10 优 18 在苏北、皖北、鲁南、 8、河南沿黄稻区及陕西关中地区作麦茬稻种植,全生育期 154 天左右,在京津冀稻区种植,全生育期 175 天左右。 该组合株型紧凑,株高 120 厘米左右,茎秆粗壮,叶片挺直,叶色深绿,叶片功能期长。 齐穗至成熟期间绿色叶面积下降速度缓慢,成熟时仍保持每株 3 张以上绿叶,叶片光合速率快、光合能力强,后期转色好,成熟时秆青籽黄不早衰。 几年大面积种植,10 优 18 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灾性和较强的抗病性,籽粒灌浆快,后期不早衰,耐肥抗倒,具有良好的稳产性。 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10 优 18 糙米率 整精米率 垩白米率 16,垩白度 直链淀粉含量 胶稠度 70 毫米,透明度 1 级 9、,碱消值 7级。 综合指标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优 2 级。 大面积种植结果表明,10 优 18 在不同生态类型稻区种植,米质较优,且地点间差异不大,品质较为稳定。 据天津市植保所鉴定,10 优 18 抗苗瘟(1 级),抗叶瘟(1 级),中抗穗颈瘟(3级);抗条纹叶枯病(1 级);中抗白叶枯病(分蘖期:病斑率 级 3,抗性类型 穗期:病斑率 级 3,抗性类型 2003 至 2005 年在江淮、淮北稻区条纹叶枯病大面积爆发并逐年加重的情况下,10 优 18 表现抗条纹叶枯病,产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2006 年在江苏金湖示范种植,在白叶枯病的发病中心,其他品种感病严重,但该品种却表现出中抗白叶枯。 大面积种植还表明,该品种耐旱、耐盐碱。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