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稻8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 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新品种晋稻 8 号(即 970006),系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所以晋稻 3 号(即 810323)为母本,79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连续多年自交定向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品种。 2004 年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5 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 2005044)。 1 物学特征晋稻 8 号,幼苗健壮,根系发达。 株高 95茎 1516 片叶,茎秆坚韧,叶片直立,株型紧凑。 成熟后绿叶发点红。 散穗,穗长 叶较长上举,成熟时叶里藏花,斜弯穗,每穗实粒数 80100 粒,着粒疏密适中,结实率高,粒大、谷粒较长,在一般粳稻中长宽比相对高,谷粒椭圆形、黄色,稀短芒 2、,千粒重 白色。 物学特性中早粳中熟品种,生育期 155 天。 分蘖力强,成穗率高。 对苗瘟表现抗病(R),对叶瘟和穗瘟均表现中抗(抗纹枯病,轻感恶苗病。 耐肥、抗倒,耐盐碱、耐寒、耐旱,适应性广。 成熟期生活力强,活秆成熟,不早衰。 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 2 级标准,适口性强。 2 产量表现山西省水稻区试:三年平均亩产 561均比对照增产 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产 对照(晋稻 5 号)平均增产 2002 年参加国家区试,平均亩产 对照(秋光)增产 003 年参加国家区试,平均亩产 对照增产 达极显著水平,最高亩产 004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对照(秋光)增产 居第一位;与国内同期育成品种比较综合性状名列前 3、茅。 3 栽培技术总的原则是:充分发挥新品种的生产潜力,提高品质,提高商品优质率,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因地制宜,做到前期稳长,群体适中,最高苗数较少,个体生长粗壮,后期叶片青绿,根系活力强,变“秋落型”水稻为“秋优型”水稻。 期早播早栽,合理密植,培育高质量群体严格种子消毒,稀播培育壮秧,早育早栽,实行稀植。 合理安排单位面积上秧苗个体的数量及其配置方式,建立一个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的高质量群体动态结构,可以提高成熟度、抗倒性,不易发生病虫害。 太原地区要求在 5 月上中旬移栽,栽秧密度一般行株距以30013宜,每穴栽 23 苗。 学施肥施肥原则:力求稳长,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配合使用,严格控制氮肥总 4、量,以产定量。 一般纯氮总量不超过 200顷,前稳、后少,分期施入。 氮肥采取底、蘖、穗肥比例 451 的方法施入。 粒肥一般不施,如后期水稻生长量不足,可喷施叶面肥作为补充。 分管理灌溉采用“浅式。 移栽期浅水立苗,缓苗期深水护苗 7 天左右;分蘖期浅灌促分蘖,分蘖中后期多次轻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至抽穗期浅水间断湿润灌溉,孕穗期若遇低温应深灌护胎;后期干湿交替灌溉,延长叶片的光合功能,切忌断水过早,一般收获前 10天左右断水为宜,有利于提高籽粒充实度和整精米率。 合防治病虫草害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相结合,以化学除草为主,人工拔草为辅。 病虫害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进行主要虫害二化螟的防治,7 时收获稻谷在黄熟期适时抢晴收割、脱粒。 当籽粒 90%以上变黄成熟,穗轴有 1/3 变黄,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籽粒存在时为最适收获期。 过早收获,会导致青米率高影响品质;过晚收获,影响产量,田间落粒,碎米增加,商品率降低。 脱粒后要及时晒干扬净,晾晒时不要暴晒,摊晒时注意不要摊的太薄,尤其是水泥场基。 4 适应地区适应吉林省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新疆南疆、北疆沿天山稻区,河北涉县、陕西榆林及山西大部分稻区种植,北京、安徽、贵州、河南等省粳稻区也适应种植。 专利查询。晋稻8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