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治向日葵菌核病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叫白腐病,俗称烂盘病,这种病害在向日葵主产区里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生,发病率一般都在 50%左右,严重时可达 80%以上,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发病症状向日葵菌核病在向日葵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病害症状有以下两种类型。 苗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绕茎形成水浸状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干燥后病部收缩变细,茎内形成黑色菌核,植株呈立枯状枯死。 成株期发病也以茎基部为主,呈现出淡褐色的湿润状病斑,然后逐渐扩大到整个植株的茎部,后期病斑干枯呈灰白色,边缘呈褐色,表皮破裂,由于茎内输导组织遭受破坏,影响了养分运输,叶片开始由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而脱落,最后造成整个植株枯死 2、。 花盘受害时,在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花托变成褐色且软化。 遇到多雨天气,病斑开始迅速扩大,可穿透花盘,由背面黑心向正面,并长出一种白色菌丝,造成花盘腐烂,使籽粒不能成熟,严重时造成籽仁腐烂或籽烂自行脱落。 二、发病原因主要由菌核萌发侵染引起。 病菌以菌核状态在土壤、病残组织及种子中越冬,在土壤中一般可生活 2 年5 年。 其侵染方式有二:一是菌核萌发后产生一种菌丝,当它与“寄主”相接触后即直接侵入,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就是这种侵染方式。 二是菌核可产生子囊盘,子囊孢子经过风雨或昆虫传播到“寄主”内,向日葵烂盘就是子囊怨子侵染后引起的。 一般当气温在 20、相对湿度达 80%时,最适于菌核的萌发,也是花盘发病 3、最严重的时期。 尤其是在多雨之年,在一些低洼排水不畅、通风透光不良和连年重茬或迎茬的地块上发病率最高。 7 月8 月如果遇到多雨低温时,发病率也最高。 三、立即拔掉销毁,以防蔓延。 )用 40%纹枯利 800 倍1000 倍液,在向日葵现蕾前或在盛花期,喷洒植物的下部和花盘的背面 1 次2 次。 (2)用 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在向日葵现蕾前或在盛花期喷洒 1 次2 次。 (3)用 50%速克灵 500倍1000 倍液,在苗期或开花期喷洒,防治效果可达 80%以上。 (4)根据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当气温达 1820,0 厘米5 厘米深表土含水量在11%以上,子囊盘开始出土时、是地面撒药的最佳时期,每公顷可用 70%五氯硝基苯 30 公斤45 公斤,加湿润的细土 150 公斤225 公斤,掺拌均匀后撒在向日葵田间,可抑制菌核的萌发和杀死刚刚萌发的幼嫩芽管,防治效果达 上。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