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一种基因可提高水灾后的水稻产量内容摘要:

1、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 2006 年 8 月 14 日报道:一个遗传学国际研究小组定位到一个基因可以帮助保护经历过洪水后的水稻产量。 他们的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中。 这个基因允许使得植物沉浸在水中达两周的时间而不死亡。 水稻在生长的大部分时间中需要水分,但是如果它们淹没在水中达一周就会死去。 洪水使得南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农民每年的损失超过了 10 亿美元。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洪水使得朝鲜爆发了饥荒,援助团体说将近 200 万人死于这场饥荒。 有一些水稻株具有耐水性,是由于一个名叫 基因,座落在植物基因组的第九号染色体上。 但是不是所有的带有 基因的植物都有抗水的性质。 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机构的 用基因足迹法 2、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因,被称为 们发现仅仅只有一个遗传编码的变化使得 因很特异。 为了证实他们的发现,他们把 因插入到一个不耐水的水稻株中,发现这株水稻在经过十一天的浸泡后,仍然具有生命力。 这项发现对于人口快速增长的亚洲,每年有更多面积的土地被城市建设所占用的亚洲着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另外一个风险来自于气候变化,科学家担心降雨模式的突然变化依然会影响水稻的产量。 全球大约有 12 万水稻品种,其品种随着高产量,抗病虫害以及增强营养和味道的不同要求而不同。 水稻产量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已经加倍,主要是归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所谓的绿色革命中推广的“半矮生”品种,以及上世纪七十年代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的功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