涝灾作物补救措施玉米内容摘要:

米是需水量大但又不耐涝的作物。 土壤湿度超过最大持水量 80以上时,玉米就发育不良,尤其在玉米苗期表现更为明显。 玉米种子萌发后,涝害发生得越早受害越重,淹水时间越长受害越重,淹水越深减产越重。 一般淹水 4 天减产 20以上,淹没 3 天,植株死亡。 玉米出现涝渍害以后应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排水降渍要疏通田头沟、围沟和腰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达到能排、能降的目的。 中耕松土降水后地面泛白时要及时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促进土壤散墒透气,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生长。 倒伏的玉米苗,应及时扶正,壅根培土。 早施苗肥要及时追施提苗肥,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 20 公斤。 对受淹时间长、渍害严重的田块,在施肥的同时喷施高效叶面肥和促根剂,促进恢复生长。 加强病虫害防治涝后易发生各种病虫害如大小斑病及玉米螟等。 喷施叶面肥时,可同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或多菌灵喷雾,喷药时要重点喷果穗以下的茎叶;防治大小斑病可用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710 天一次,连续 23 次。 防治玉米螟应在拔节至喇叭口期用杀虫双水剂配成毒土或用辛硫磷灌心。 补种玉米对受淹时间过长,缺苗严重的田块,灾后应及时重新播种或改种其他作物。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