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地区香菇玉米地地栽技术内容摘要:

1、地香菇粮套种,不与粮食生产争地,空气充足,长出香菇质量好、个大、肉厚、厚菇率高,技术易掌握,有很大的实用性,是发展高科技农业的一个好项目,现将辽东地区香菇玉米地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场地选择选择排灌良好的地块,土壤未受污染,周围 300m 无污染源,交通便利。 2 做畦方法畦床应坐南朝北,以东西向最好。 玉米种植畦台上,畦台宽6575 3040度不限。 台上种植两行玉米,两个畦台的间距180间距中栽培两畦香菇,每畦宽 60畦香菇中间留 60道,香菇畦深 3040种前畦床灌足底水,粘壤土灌水 2025,壤土灌水3035,沙壤土灌水 35上至灌满菇畦。 待水下沉后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撒石灰 250g/平方米 2、,喷敌百虫 12g/平方米。 3 接种期接种太早,地温太低,菌丝难以萌发;接种太迟,气温上升,杂菌容易发生,而且错过最佳出菇季节。 辽东地区根据气象资料和种植经验,一般在3 月 20 日4 月 20 日接种为宜(平均温度 8)。 4 培养料配方木屑 77%,麸皮 20%,石膏、白糖各 1%;阔叶树木屑 38%,农作物秸秆 38%(粉碎),麸皮 20%,红糖、石膏、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各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农作物秸秆(粉碎成 宜)77%,麸皮 20%,石膏、硫酸镁、白糖各 1%;木屑 40%,玉米芯 40%,麸皮 20%,石膏、白糖各 1%;木屑 48%,大豆秸粉 40%,麸皮 20%,石膏、 3、白糖各 1%。 培养料的含水量随畦床土质不同而有别,粘壤土畦床培养料含水量在 65%,壤土畦床培养料含水量在 68%;沙壤土畦床培养料含水量在 72%。 5 培养料的灭菌选用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高压灭菌 持 2h;常压灭菌在上蒸汽后维持 810h,再闷一夜。 6 接种方法灭菌后的培养料待冷到 25以下即可下畦接种。 具体方法:混播加表播,用种量的 2/3 菌种混拌到培养料里,留 1/3 表面盖种,用种量 100料,用 15种。 料厚 910平盖上表面种,菌种要撒匀,拍实或压实,即将原来 9108。 料松虽然发菌快,但出菇少。 拍料时,将料床拍成龟背形,以免发菌期积水。 拍好后在料面上放稻草(稻草要事先用 3% 4、石灰水浸泡 46h,捞出控干表面水分),整稻草顺畦床方向铺,用铡刀铡的稻草横铺,上草要稀疏,中间龙骨草要密些,可将 34 棵稻草中间折做成通风把,铺在料面上。 回折上坡的一半塑料膜,防止雨水灌入料内。 盖好塑料膜随即覆土 23土同时将作业道中间挑出一条排水沟,做雨季排水,旱季灌溉用。 播种较早的可先覆一层薄土提高地温,随着气温增高再第 2 次覆土。 覆土后可在床的两侧种上玉米,离床边 78可。 7 握好发菌温度露地栽培香菇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很大。 4 月中下旬气温回升较快,发出前期土要薄些,利用阳光增加培养料温度,后期气温高,天早时对盖土薄的地块要补盖一次土,防止培养料污染杂菌。 春涝气温低,菌丝发得慢,污 5、染少。 春早气温高,要有选择地找几个观察点,如菌丝洁白,上下一致,就应及时打包,将塑料膜撤掉支拱上帘。 但有时因没铺稻草没有风孔,气不良,菌丝缺氧等原因造成培养料呈浅粉色,表面菌丝发暗,不洁白明亮,料中曲丝纤细。 有时发菌不透只差底部一层长不下去,也应及时打包。 打包后输入新鲜空气,菌丝很快恢复生长,转为白色。 总之无论播种早晚,一般按实际栽培面积有 80%菌丝穿透培养料,畦床内培养料形成一个整体即可打包。 适时播种,气温正常的条件下,30d 就可穿透,玉米地栽培香菇最好能在5 月中下旬打包。 包(去掉覆盖物)选择雨后无风晴天,首先将床面覆土放到床边作物中间,这无形中给菌床垒起一道土埂,既挡风,又防止大雨灌 6、进床内。 用光滑的小木板轻轻将塑料膜上的上刮下,抖掉膜上残土,揭开塑料膜,拿出稻草。 要注意轻拿,因稻草已和菌丝粘在一起,不要带起大片菌皮和培养料,再将床两侧塑料膜折回。 最好在放回塑料膜的地方,每隔 30右放一块石头,支起塑料膜,以利通风。 拱棚打包的同时要插条、支拱、上帘。 拱条长 1高 30右;边插条边上帘,每块帘的接头要搭接上 5右,避免阳光直射培养料。 拱棚,用稻草、谷草、玉米秆、蒿子、山草、苇子等打帘。 稻草帘保湿效果好,出菇时帘内空间湿度利于菇的生长,但耐腐性差,应适当加一些树条和葵花秆、玉米秆等。 软帘可打成 1m1m、1m子太长翻动不便,更易损坏。 8 子实体阶段的管理打包揭膜、摘除稻草时,表 7、面菌皮裂,就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促进转色。 转色的好坏,是决定整个栽培期产量的关键,既要通风让菌床表面气生菌丝倒伏,又不能使料面失水。 气生菌丝不倒伏,不能形成较硬的菌皮,也不能转色;通风过大,培养料失水干燥,也不能形成菌皮,同样不会转色。 在大棚栽培可边转色边出菇,玉米地栽培香菇自然灾害较多,必须转好色后,才能让其出菇。 为促进转色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风打包后 1 周,少数培养料转色(放通风草把的地方及床头),这时候就要进行第 1 次通风。 选择无风天,雨后避开 11001400 的高温时期,卷起一侧草帘打开塑料薄膜,料面有吐水及积雨水的地方用泡沫吸除,积水较多可用木棍扎眼渗到地下,盖第 2 床。 以 8、此类推,如床太长,就揭一半,盖一半。 总之第 1 次通风时间不宜过长。 隔一周后进行第 2 次通风。 这次打帘揭膜方法和第 1 次相同。 此时的培养料表面气生菌丝已经倒伏,在散射光及干湿的环境下经过昼夜温差的变化,培养料有 80%转色。 对湿度大,通风差,菌皮突起成瘤状的,要通风 1h 左右,并结合通风用海绵吸出料面多余的水分。 照光的刺激可促进转色,打开背光一侧的草帘子,这样既防阳光直射料面,又有散射光进畦内。 度打包后如降雨过多,要增加通风次数及时排除料面积水;如长时间干旱要把遮阳帘放低,也可在晚上喷雾状水。 加温差刺激第 2 次通风后菌丝生理成熟,没形成原基,要选择无雨的晚上打帘揭膜,太阳落山后揭开,第 9、 2 天日出前盖上。 经过 56 个昼夜温差刺激,转色的菌膜棕红,油亮,培养料中原基突起,料表面出现苞米花状裂纹,说明菇菌即将出现。 打催菇转色后长时间不出菇,可打开塑料薄膜用木板拍打料面催菇。 拍打疏密根据不同品种和对商品菇要求标准掌握。 菌盖有钮扣大小就要将塑料膜卷到两侧塞到床边,保持畦内的湿度,遇到天旱时,要采取勤、少、细的喷水方式喷水。 喷水时千万不要让水滴溅起,以防溅起的水滴将泥沙溅到菌褶中,暴雨时,要盖上塑料膜,防止雨滴溅起泥沙进菌褶。 如遇连雨天,要盖上塑料膜,防止料面积水,并适当制造温差,如晚上通风,充分利用自然温差。 9 采收及采收后处理第 1 潮菇在 67 月,一般菇蕾出现后 34d 即可陆续采收,并及时清除培养料上积水。 由于玉米作物长大,拿掉帘子上附加遮阳物,增加散射光。 培养料过干要适当拍打或踩踏一下,随后灌水促进下潮菇出菇。 第 2潮菇在 78 月;第 3 潮菇在 89 月;秋菇采收结束后,将草帘或碎草盖到菇床上越冬,翌年 5 月初开始继续采春菇,到 6 月,培养料已逐渐腐烂,就可以就地深翻作肥料。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