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小袋栽培香菇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1、地小袋栽培香菇宜选择水源充足,排水方便,林地密郁度在 上,如果密郁度较小,可在林间再挂上遮阳网、稻草帘。 根据鲁南地区的气象条件在林地的出菇时间可安排在 4份,因此,装袋时间相应提前 60。 每 667平方米地大约种 3 万袋。 一、折袋规格。 折径 17 厘米长 30 厘米,装干料 克。 二、选择品种。 香菇品种应选择高温品种,如地栽 1 号、武香 1 号、931 等。 三、拌料装袋。 栽培料配方中不宜掺入木质素含量低且易分解的原料,配方一是杂木屑 80%,麸皮 15%,玉米粉 3%,石膏 1%,糖 1%;二是杂木屑 70%,棉籽皮 10%,麸皮 15%,玉米粉 3%,石膏 1%,糖 1%。 拌好料闷一小时后 2、装袋,边装边压实,套上顶圈用直径 2 厘米的木锥在料面中央向下打眼,轻轻拔出,然后盖上无棉盖。 四、灭菌接菌。 一般常压灭菌,温度达到 100保持 12 小时以上,停火,再闷6 小时,移入接菌室。 料温降至 30以下时消毒,一般用烟雾消毒剂消毒,点燃后保持 6 小时,开始接种,无菌操作。 每瓶菌种接 30 袋左右。 五、菌丝培养。 菌丝生长范围在 4最适宜温度 22菌丝长至料袋三分之一时,逐渐加大通风量,每隔两天通一次风,每次一小时。 适宜温度下,50菌袋发好菌。 六、转色脱袋。 菌丝满袋后,通风增光使其尽快转色,约 30,菌袋有2/3 有瘤状物凸出,颜色变为红褐色后,即可脱袋排场覆土。 一般菇床为排水良好以上为 3、好,脱袋时,最好选择在阴天或气温相对较低的天气进行,排袋前,浇一水,然后,洒上石灰粉消毒,再喷杀虫药杀虫;边脱袋边排,菌袋间隔 3厘米,然后覆土,覆土厚度以盖住菌袋为宜。 浇一次重水,然后,洒上石灰粉消毒,再喷杀虫药杀虫;边脱袋边排,弓起竹弓,盖上遮阳网或塑料薄膜。 七、出菇管理。 初夏空气干燥气温逐渐升高,管理以保湿为主,早上喷冷水,降温形成温差和干湿差,刺激菇蕾的尽快形成。 当采完第一潮菇后,增加通风,降低湿度,让菌丝休养生息 7,当采菇部位发白,说明菌丝体又积累了一定养分,再浇一次水,在干湿交叉的环境中培养 3,形成较大的干湿差和温度差,促使第二批菇蕾形成。 夏季温度升高到 32时,要利用早上喷冷水降温,刺激菌棒形成原基。 八、及时采收。 气温高时,香菇子实体生长很快,要及时采收,不要待菌盖边缘完全展开,以免影响商品价值。 采收时,不要带起培养料,捏住菇柄轻轻扭转采下,保护好小菇蕾,将残留的菇柄清理干净。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