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平菇技术内容摘要:

1、、保证菌种质量要想使平菇高产、稳产,掌握菌种的正确制作工艺,保证菌种的良好质量很重要。 我们所选品种为平高一号。 实践证明,良种可比劣种增产 30%以上,而且出菇强壮,病虫害很少发生。 二、场地选择高温平菇的出菇场地为林地拱棚。 要求是通风良好、排水方便。 三、菌袋制作可采取熟料制袋法,不要采取生料栽培。 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配置后先经高温灭菌,再进行播种和发菌的方法。 高温平菇的栽培以这种方式最为适用,其好处是培养料经高温灭菌后,料内营养得到充分分解,便于菌丝吸收利用;杂菌在发菌期不易发生;料温也可得到很好的控制。 采用聚丙烯菌袋,规格为 20 厘米45 厘米 丝。 接种方式为打眼穴播。 四、发菌管理夏季温度高, 2、发菌困难,应合理排放菌袋,适时进行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 菌袋应一律单层排放,排间距 50 厘米以上,稍留袋间距,发菌场地要遮荫且通风顺畅,必要时可向菌袋喷凉水降温,控制袋温不超过 32。 五、出菇管理菌袋发满后,表面有黄色水珠及原基出现时可码堆出菇。 菌墙最多码三层,袋与袋之间留 2 厘米的空隙散热,层与层之间用小竹竿隔开。 林间覆土栽培:割袋 1/2,间距 58 厘米,覆土 2/3,留袋口塑筒保湿现蕾;也可平覆,全脱袋,间距稍大,浇一大水,上覆 23 厘米粒状稍细土,盖膜保湿,待菌丝长满。 也可覆盖一层麦秆,保湿,透气,且长出的蘑菇较为干净。 遮荫效果不理想时可搭起遮阳网或草帘。 林间栽培宜用高密度南北向林地,少见光、利通风,行距在 米最好。 整个出菇过程中,通风要好,为了保证湿度,应经常喷水,可每天 34 次,并且可每隔几天用大水灌棚一次,以保证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湿度。 蘑菇原基幼期忌冷水,菇蕾会“感冒”并抽回去,所以要注意保证水温与环境温度一致。 高温平菇从接种到出菇,时间很快,正常管理,二十几天就可出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 150%以上。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