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幼苗期。 在气温 21以上,木薯植后 7可发芽出土,植后 60 天为幼苗期。 它是生育过程中幼根最盛期,但这时期植株生长缓慢,幼苗生长的初期所需的养料,主要靠种茎贮藏的养份供应,种茎新鲜而健壮的发根多,伸长快,根系发达,但根量的多少与块根的数量无明显相关。 (2)块根形成期。 植后 60为块根形成期,其中 70为结薯盛期。 植后 90 天,块根的数量和长度已基本稳定,每株通常有 5,此时茎叶生长较迅速,株高可达 1 米以上,并开始出现第一次顶端分枝,其茎叶量约为苗期的 3。 块根形成的早晚和和数量除品种特性外,与水肥、土壤环境的关系也很密切,在土壤疏松、湿润、养料充足的条件下,块根形成 2、早且数量多。 在块根形成期如果土壤板结或严重干旱和缺肥,就会减少了块根的数量和产量。 (3)块根膨大期。 在生产上把块根形成期至收获前的生长过程称为块根膨大期。 这时茎叶生长量很大,叶量达到全生长期的最高峰,此后叶片开始脱落,10 月份以后,块根增粗随之减慢,至 11 月下旬叶片大量脱落,块薯基本停止增粗。 在正常的情况下,块根增粗与茎叶增长呈正相关,但茎叶过茂反面降低块根增长,因此合理的水肥管理,是木薯增产的重要环节。 (4)块根成熟期。 一般植后 9月,块根已充分膨大,地上部分几乎停止生长,叶片大部脱落,块根也基本停止增粗,含水量减少,这时为块根成熟期,可开始收获。 木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木薯喜 3、高温,不耐霜雪,一年之中有 8 个月以上的无霜期,年平均温度 18以上的地区均可栽培。 木薯发芽出苗的最低温度为 1418正常生长,最适温度为 25在 14时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并受寒害。 海南终年可栽培木薯。 (2)光照:木薯是短日照热带作物,喜阳性不耐阴蔽,对光照长度和温度的反应都很敏感,阳光充足对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 木薯生长在阳光不足,阴蔽度大的地方,茎叶徒长,叶序稀疏,节间伸长,茎干细弱,块根细小,且容易引起叶片脱落,造成低产劣质。 因此,在木薯林地间作,只限于幼林地段,与其他农作物间作,也应以矮生的豆科作物为宜。 (3)雨量和湿度:木薯对降水量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在 600米的地区生长。 木 4、薯是耐旱性很强的作物,年降水量 350米的地方也是够一造木薯生育所需的水份,甚至在年降水量仅 270 毫米的地方也能生长。 但木薯最适于年降水量 1000米且分布均匀,土壤湿润的地方生长。 年降水量少于 500 毫米的地方产量低,品质差,淀粉含量下降,氢氰酸含量增加。 (4)土壤:木薯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只要不积水,不过分瘦瘠或石砾过多的土壤均可栽培。 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和钾质丰富的砂壤土为最适宜。 表土层过浅肥力差,易受旱的土壤,虽能生长,但产量低,品质差。 土壤粘重板结或石砾地、粗砂地等,不利块根伸长,块根发育不良,产量品质俱差。 (5)风:微风利于木薯生长,但木薯植株高大、忌怕台风 5、,台风常常吹毁叶片,吹断枝条和茎干,动摇植株,造成倒伏,使块根断裂而腐烂于土中,造成减产。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国栽培的木薯品种,绝大多数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少数是国内选育的。 栽培面积较大,分布较广的主要品种简介如下:(一)华南 205:自菲律宾引入广东,后经广东传入海南和广西等地。 适应性强,已遍布我国产区各地,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高产品种。 其主要特点是矮秆密节,分枝少,株高 ,较抗风。 茎褐色,叶片 7,裂片窄长,呈线形,叶柄红色。 结薯集中,薯块多而粗壮,呈圆锥形,浅生易收获。 块根干物质含量 35 鲜薯淀粉含量 28氢氰酸含量 7克/100 克。 中熟品种,植后 8 个月可收获,在地力中等的地方栽培, 6、亩产鲜薯 2000斤,集约栽培可达 5000 公斤。 (二)华南 124:1988 年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育成推广的新品种。 其发芽力强,出苗快生长快,生势好,耐旱抗寒,适应性强,可在各类土壤上栽培。 主茎分枝部位高,分叉角度小,叶节密,株型好。 株高 ,茎灰绿色,叶片裂长狭长,厚而浓绿,叶柄浅紫褐色结薯集中且浅生平伸,薯块肥大,大小均匀,长圆锥形。 薯皮薄,浅黄色,肉质细嫩,干物质含量 35鲜薯淀粉含量 28氢氰酸 4克/100 克,中迟熟品种,植后 8月可收获,一般亩产 2000斤,集约栽培 5000 公斤以上,但本品种抗风能力稍差,在台风地区宜选择避风地段种植。 (三)华南 6068:本品种是 19 7、80 年鉴定推广的食用高产甜品种。 其主要特点是株高茎粗适中,茎色黄褐色,叶片宽大、叶柄红色、主茎顶分枝部位高,分叉角度小,株型密集,适于密植和间作。 早熟,植后 7月可收获,产量中等,一般亩产 1000斤,最高可达 3000 公斤。 结薯集中,浅生易收获。 薯块粗大。 外皮褐色,内皮紫红色。 块根干物质含量 40鲜薯淀粉含量30氢氰酸含量 4克/100 克,薯肉雪白松粉,食味好。 在地力良好的地方栽培,产量品质更佳。 但抗风能力较差,宜在少台风地区栽培。 (四)面包木薯:也叫马来红,1912 年自马来西亚引入,是我国栽培最早的食用品种,也是海南栽培最早的当家品种。 生势旺盛,株高 2,茎外皮灰褐色,内皮深绿色。 8、叶片宽大浓绿,叶柄紫红色。 块根外皮深褐色,内皮紫红色。 结薯较分散,入土较深,薯圆柱形茎部有木质化的薯柄,薯块茎部纤维素较多,鲜薯淀粉含量 30干物质含量 40氢氰酸含量 5 毫克/100 克以下。 食味好,松软可口。 为早中熟甜品种,植后 7月可收获,但产量较低,一般亩产 1000 公斤左右。 (五)华南 102:又称糯米木薯、引自马亚西亚,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北部地区,以定安栽培最多。 主茎顶分枝角度较大,树冠开展。 茎灰黄褐色,叶片宽大,叶柄乳黄色,茎部有红色斑点。 块根圆柱形,入土较深,外皮褐色,粗糙,内皮浅红色。 干物质含量 40%左右,鲜薯淀粉含量 30氢氰酸含量 4克/100 克。 早熟,植后 6月 9、可收获,一般亩产 1000 公斤左右,适于纬度较高的地区栽培。 (六)华南 201:又名南洋木薯或中莞红尾,1935 年自马亚西亚引入,是我国产区栽培面积仅次于华南 205 的主要当家品种。 其植株高大,生势旺盛,叶片宽大,叶柄紫红色。 结薯集中浅生易收获,薯块长大,呈纺锤形,表皮黄褐色,内皮粉红色。 干物质含量 37%左右,鲜薯淀粉含量 25氢氰酸含量 9克/100 克,属迟熟高产品种,植后 9 个月才能收获,一般亩产 1500斤。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华南 8002: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于 1994 年育成的高产新品种,有发芽率高,出苗快,生长整齐,长势旺盛等特点。 株高 ,顶端分枝晚,分枝部位高,分 10、枝短而紧凑,适于密植和间作。 茎干粗细适中,叶节密,叶片寿命长。 耐旱耐寒,适应性广。 结薯集中,薯块粗壮,大小均匀,浅生易收获。 中熟,植后 8 个月可收获,一般亩产 2000斤,块根干物质含量 37鲜薯淀粉含量 28氢氰酸含量 4克/100 克,是饲用和工业使用的优良品种。 (八)华南 8013: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1994 年育成的高产新品种。 种茎耐贮藏越冬,出苗快,生长整齐,顶端分枝适中,分枝短而集中,株型紧凑,茎干较坚硬。 叶片宽大,叶节密,四周结薯,薯块粗大,大小均匀。 块根干物质含量 40%左右,鲜薯淀粉含量 28氢氰酸含量 3克/100 克。 中早熟,植后 7月可收获,一般亩产 2000斤。 11、选地和整地 木薯适应性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苛,只要不过份贫瘠和石砾过多,不积水的土地均可选用,在常受台风袭击的地方栽培,宜选择避风或有林段保护的地段种植。 整地应根据不同的地形进行,林区山地,垦地时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大于 15 度的山地,最好开成梯田或等高垦耕种植,避免在坡度过大的山坡进行陡坡栽培。 荒坡草地宜在植前 2月进行全垦,带垦或免耕等,坡度在 10 度以下的较平缓坡地可进行机耕;丘陵山地,地块不大,高低不平,可用畜犁耕或免耕或开环山行种植;坡度在 20 度以上的山坡,不开环山行不宜种植木薯,否则会造成土壤严重冲刷,得不偿失。 种植材料。 种茎要求新鲜,色泽鲜明,斩断切口见乳汁,此类种茎养份 12、多,生活力强,发芽率高,利于植后全苗壮苗,保证产量。 因此必须选择充分成熟,粗壮密节,髓部充实并富含水份,芽点完整,不损皮芽,无病虫害的主茎作种苗。 未充分成熟,茎干纤细,叶节稀疏,髓部中空,皮芽受损或已抽芽的种茎,植后发芽率低,出苗慢,幼苗细弱,结薯少,产量低,一般不宜做种苗。 种植方法。 木薯的种植方式有平放,斜插和直插。 平放可四周结薯,浅生易收获,但全埋于土中,通透性差,发芽出土困难,易引起缺株,抗风性也较差。 斜插出苗快,出苗率高,能保证全苗,薯块朝一方伸展,收获方便但抗风性也较差。 直插出苗早而整齐,结薯多入土较深,抗旱抗风性能较好,但薯块大小不均匀,种植时花工多,收获较困难,大面积生产少使用 13、。 种植时用利刀砍断种茎,插条长度以 15米为宜,平放或斜插于穴中,浅盖土。 密度视土壤肥力而定,土壤肥力高疏些,反之密些,一般亩植 800密不宜超过 1600 株。 植距多为 )和 )。 木薯的田间管理 补苗。 木薯植后常常由于种苗贮藏过久,失水过多,种茎幼嫩纤细或插条过短或由于遇上低温干旱,雨水过多,湿度过大等原因造成缺株,为了保证全苗,必须及时补苗,通常在植后 20 天开始,30 天内完成。 间苗。 木薯植后通常有 2或更多的幼芽出土,如住其自然,每穴将有多个主茎,会造成荫蔽和消耗养份,一般间苗在齐苗后,苗高 15米时进行,每穴留 1为适宜。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薯的块根需要有土壤疏松,通气良好的表土 14、层才能发育良好。 因此,植后三个月内的中耕除草是促进块根增长,提高单株产量的关键时期。 一般植后 30,苗高 15米时,就可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促进幼苗生长。 植后 60可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 植后 90,如果需要,可进行第三次中耕松土,这时块根的数量已基本稳定并开始膨大,应结合松土追施壮薯肥。 木薯块根浅生,深植和厚培土都不利块根膨大,土壤板结的地方一般都不培土,土壤砂质贫瘠的地方和常受台风袭击的地方可浅培土。 施肥。 在各类养份中,木薯对氮和钾的要求最高,基次是磷、钙和镁。 生产 1吨块根的产量,约从土壤吸收 斤氮,斤钾,斤磷,斤钙和 斤镁,N:P:K5:1:8。 亩产块根 1500 公斤,需从土壤里吸收 斤磷和 斤钾,要是茎叶不回田,每亩消耗的 N、P、K 的数量将分别增加到 斤,斤和 斤,不过在整个生长周期中,这些养份约 50%将重新被回收。 因此要连年保持亩产 1500 公斤,而又不明是降低地力,每年每亩至少应增施硫酸铵 17 公斤,过磷酸钙 5 公斤,氯化钾 18 公斤。 木薯虽然要从土壤吸收大量养份。 然而从生产一吨干物质所吸收的养份看,除钾和钙外,其他养份的吸收量比许多作物要少得多,生产一吨干木薯片吸收6 公斤氮和 1 公斤磷,比其他作物要少 1甚至几倍(表 3)。 有人认为种植木薯会使地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