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早稻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内容摘要:

2、入幼穗分化中期,即倒 2叶期,是施用保花肥和保蘖肥的最好时期。 倒二期施肥,能有效防止颖花退化,延长倒一、倒二叶的长度,促进分蘖成穗。 生产上应根据田间禾苗长势长相,施用好氮肥和钾肥,达到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目的。 一般每亩施用尿素3斤,钾肥 3斤。 另外,如果抽穗期叶片颜色淡绿,还应看苗补施粒肥,一般每亩施用尿素 0斤,或者施用叶面肥,以增强后期光合能力和促进灌浆结实。 但是,穗肥和粒肥的具体肥料用量应根据田间禾苗生长情况确定。 二、分类管好水分。 做到中期有水长穗和后期干湿壮籽。 对于部分尚未晒田的迟发田,要注意控水控苗,防止惜水惜苗,造成群体过大;对于已晒田结束的稻田,复水后采用干湿间歇灌溉,有利于 3、水稻根系生长和病虫害的控制,同时也符合节水灌溉的要求。 生产中应在抽穗以前和抽穗以后采用干干湿湿间歇灌溉,但在抽穗期间采用浅水灌溉,做到有水抽穗,以有利于抽穗整齐和成熟一致。 三、综合防治病虫害。 预计今年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属于中等偏重年份,主要是由于去年暖冬天气和入春后持续高温天气,导致水稻二化螟等害虫越冬基数大、病虫害发生危害早。 植保部门应增加病虫调查次数,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利用电视和广播等媒体通报当地病虫情报、施药时间、药剂选择及用量,在早稻破口期普遍进行一次重点防治,有效控制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确保水稻中后期田间无重大病虫害发生。 同时,有条件的村组应进行集中连片的统防统治,以提高防治效果和减少农药用量。 四、适时收获。 早稻收获偏早或偏迟,均影响早稻产量和品质形成,俗语“八成熟,七成收;九成熟,十成收”指的就是早稻的适时收获。 特别是南方早稻收获期间往往伴随着连续高温、暴雨等恶劣天气,易出现穗发芽而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 因此,各地应积极组织收获,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推进机收,提高收获效率,促进早稻颗粒归仓,同时为晚稻生产预留更大空间。 收获期的确定,一般为齐穗后 25 天左右,全穗失去绿色,颖壳 90%基本变黄。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