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内容摘要:

2、向内发展,受害叶片叶脉仍保持绿色,叶肉退绿,叶脉间产生黄色斑块,叶质增厚发脆,部分或全部叶缘变成黄褐色,逐渐向叶片中间发展,即为黄叶枯型;其症状很象黄萎病,但剖视茎秆,维管束不变色,棉花生长后期,叶片发病也是黄色,以后叶片上散生红点,红点逐渐扩大至全叶变红,叶脉仍为绿色,即为红叶枯型。 病害发生严重时,叶柄基部变软,失水干缩脱落,茎秆顶端呈干焦状。 病株后期;病叶多混生轮纹斑病和褐斑病,促使病株焦枯死亡,有时病株不立即死仍能生出一些赘芽。 发病早且重的棉田呈烧焦、干枯、光秆状,产量损失严重。 2 发病条件据资料报道和大田试验调查,该病由多种外界生物因素综合引起,发生轻重则主要与水、肥、土、气候条件和耕 3、作栽培制度及管理措施密切相关。 土壤含水量及气候的关系。 前期雨水多,棉花地上部生长快,株型大,但根系浅吸收能力差时发病重。 78 月份连续干旱、不及时浇水,造成耕作层缺水,影响养分的吸收时发病重。 久旱后遇大雨骤晴,棉株蒸腾作用剧增,又由于土壤水量过多,影响根系吸收,地下养分不能进入植株,地上有机养料不能合成,造成棉株生理失调时发病重。 施肥的关系。 底肥施有机肥(土肥)和适时合理追肥,特别是施花铃肥的棉田发病轻或不发病。 连年单施化肥尤其氮肥过多,缺钾的棉田发病重。 土壤性质的关系。 砂性土壤或耕作层浅的薄土壤发病重。 耕作栽培制度的关系。 翻耕过深或过浅发病均重;连作田,肥力下降,又不施有机肥的田发病重;管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