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体育馆及附属设施维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 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 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及复试报告。 2. 检查 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 应符合《 混凝土外加剂》GB807《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 GB50119标准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 钢筋 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外加剂时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及进场复试报告。 3. 检查 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 的总含量。 检验方法: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计算书。 4.检查配合比。 检验方法:检查配合比设计资料。 5. 检查 混凝土中掺用矿物 掺合料。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和进场复试报告。 21 6. 检查 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试报告。 7. 检查 拌制混凝土用水。 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少于一次。 检查方法:检查水质试验报告。 8.检查 开盘鉴定。 检查 数量:每重新使用一个配合比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开盘鉴定资料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9. 检查 测定砂、石含水率。 检验方法:检查含水率测试报告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检查一次。 注 : ○1 .混凝土用粗骨料,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 1/ 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 3/ 4。 ○2 .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 1/ 3,且不得超过 40mm。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检查项目 1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严禁使用含氯化物水泥 2 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标准 GB807 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使用含氯化物外加剂时,氯化物的含量应符合现行标准 GB50164规定 3 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设计和 GB50010规范的规定 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设计要求和 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尚应符合专门标准规定 5 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 GBl596的规定,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6 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 量应符合 JGJ5 JGJ52的规定 7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它水源时,水质应符合 JGJ63的规定 8 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开始生产时,至少留一组标养试块作为验证配比的依据 9 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22 .混凝土施工 1. 检查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 100盘且不超过 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 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 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 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2. 检查 抗渗混凝土等级。 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的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检查 数量: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 3. 检查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 (1)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 (2)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变时应增加含 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不少于一次,检查后形成记录。 检验方法:复称。 4. 检查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 不应超过混凝土的 23 初凝时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 5. 检查 施工缝的位置和施 工缝的处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检查施工记录。 6. 检查 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检查施工记录。 7. 检查 混 凝土养护措施。 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 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d。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 5C时,不得浇水,大体积混 凝土应有控温措施。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 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也可涂刷养护剂养护。 (5)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1. 2N/ 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和检查施工记录。 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1 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试件的取样留置应符合 (表后 )规范规定 2 抗渗混凝土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P P6~ P12试件的取样留置应 符合规范规定JGJ55— 20xx 水泥、掺合料 177。 2% 3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 粗、细骨料 177。 3% 允许偏差 水、外加剂 177。 2% 24 4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否则应按施工方案的要求对施工缝进行处理 l 施工缝的位置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 后浇带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养护措施,并应符合表后规范规定 .现浇混凝土结构: 1.检查 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按 下 表观察和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名称 现象 严重缺陷 一般缺陷 露筋 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 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 蜂窝 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 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 孔洞 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 其他部位有少 量孔洞 夹渣 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 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 疏松 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 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 裂缝 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连接部位缺陷 构件连接处混凝土缺陷及连接钢筋、连接件松动 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外形缺陷 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 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 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 外表缺陷 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 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 凝土构件有外 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 25 表缺陷 缺陷 2.检查 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检查 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3.检查 外观质量缺陷。 检查 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4.检查 现浇结构允许偏差。 检查数量: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 在同一检验批内, 对梁、柱和独立基础,抽查 10%且不少于 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 10%,且不少于 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 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 面,抽查 10%,且均不少于 3面,对电梯井,应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经纬仪、水准仪、钢尺、靠尺、塞尺、吊线、拉线、量测检查。 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主 控 1 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经监理 (建设 )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并重新检查验收。 项 目 2 不应有影响结构 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 (建设 )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并重新检查验收 3 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否则施工单位应按技术处理方案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基础 15 独立基础 10 轴线位置 墙、柱、梁 & 剪力墙 5 垂直度 层高 ≤ 5m 8 5m 10 全高 (H) H/ 1000且≤ 30 般 层高 177。 10 26 项 4 标高 全高 177。 30 目 截面尺寸 +8.一 5 电梯井 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 +25. O 井筒全高 (H)垂直度 H/ 1000且≤ 30 表面平整度 8 预埋件 10 预埋设施 预埋螺栓 5 中心线位置 预埋管 5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15 装饰装修工程 3 地面工程 基层(找平层)工程 检验数量:按自然间(或标准间)检验,抽查数量应随机检验不少于 3 间;不足 3 间,应全数检查;其中走廊(过道)应以 10 延米为一间,工业厂房(按单跨计)、礼堂、门厅应以两个轴线为一间计算。 有防水 要求的检验批抽查数量应按其房间总数随机检验不少于 4间,不足 4 间的应全数检查。 主控项目: ①.找平层采用碎石或卵石的粒径不大于其厚度的 2/3,含泥量不应大于 2%,砂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 3%,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 ②.水泥砂浆体积比或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15。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配合比通知单及检测报告。 ③ .有防水要求地面的立管、套管、地漏处严禁渗漏,坡向应正确、无积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蓄水、泼水检验及坡度尺检查。 27 一般项 目: ①.找平层与其下一层结合牢固,不得有空鼓。 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检查。 ②.表面应密实,不得有起砂、蜂窝和裂缝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③.检查找平层表面平整度、标高,检验方法:用 2 米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用水准仪检查。 ④.检查找平层坡度,检验方法:坡度尺检查。 ⑤.检查找平层厚度,检验方法:用钢尺检查。 找平层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检 查 内 容 1 材 料质 量 找平层采用碎石或卵石的粒径不应大于其厚度的 2/3,含泥量不应大于 2%;砂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 3%。 体积比或强度等 级 水泥砂浆体积比或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水泥砂浆体积比不应小于 1:3(或相应的强度等级);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 有防水要 求 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的立管、套管、地漏,坡向正确、无积水。 2 与下层粘结 找平层与下一层结合牢固,不得有空鼓。 表面质量 找平层表面应密实,不得有起砂、蜂窝和裂缝等缺陷。 允许偏差 用沥青玛脂做结合层铺设拼花木板、板块面层 表面平整度 3㎜ 标 高 177。 5㎜ 坡 度 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 2/1000,且不大于 30。 厚 度 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 用水泥砂浆做结合层铺设板块面层 表面平整度 5㎜ 标 高 177。 8㎜ 坡 度 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 2/1000,且不大于 30。 厚 度 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 1/10。 28 用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