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鲁教版五四化学九年级第十单元金属单元检测题内容摘要:

其组成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引起 _____________的变化。 (2)某同学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 粒的试管中 ,倒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以 “ 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 ” 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过滤 ,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且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 (填 “ 增大 ”“ 减小 ” 或 “ 不 变 ” )。 四、计算题 (本题包括 2小题 ,共 17分 ) 22.(6分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 某化学小组到钢铁厂做社会调查 ,将不同质 量的生铁样品 (假定其中只含铁和碳两种单质 )分别放入 5 只烧杯中 ,各加入 g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见下表 : 烧杯 ① 烧杯 ② 烧杯 ③ 烧杯 ④ 烧杯 ⑤ 加入生铁样品的质量 /g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 /g M 试计算 : (1)表中 M的值为 _____。 (2)烧杯 ④ 中完全反应后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 23.(11分 )向 202 g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恰好完全反应 ,经过滤、烘干 ,得到干燥的固体物质 16 g。 试求 :原加入的铁粉质量是多少 ?最后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 答案解析 1.【解析】 选 C。 易拉罐或真空包装袋都很薄 ,必须用延展性好的金属才能制成 ,否则易破裂。 故选 C。 2.【解析】 选 B。 镁的沸点比铁的熔点还低 ,因此熔化时 ,必定有一种金属变成气体 ,无法形成合金。 3.【解析】 选 C。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类型的掌握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 :(1)置换反应的概念。 (2)单质与化合物的判断。 因为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与化合物 ,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与化合物 ,符合置换反应的概念 ,从而可判断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所以选项 C正确。 4.【解析】 选 D。 合金与成分金属相比 ,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如多数合金硬度比各成分金属大 ,熔点比各成分金属低。 5.【解析】 选 A。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于铁的说法。 A项中 ,铁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 ,因此不能 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B 项中 ,铁钉在潮湿的空气里更容易生锈 ,因为潮湿的空气更满足铁生锈的条件。 C 项中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D 项中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能把氧化铁还原为铁 ,故选 A。 6.【解析】 选 D。 回收废旧金属不仅节约金属资源 ,同时也节省冶炼相关金属所消耗的能源 ,还减少了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7.【解析】 选 B。 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由题意知 A 和 B 的盐溶液反应析出 B,说明AB,C和 B的盐溶液反应无 B析出 ,说明 BC,所以 ABC。 8.【解析】 选 C。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 比较出进入溶液的金属质量与溶液中析出金属 (或生成气体 )的质量的相对大小 ,从而确定溶液的质量变化情况。 A中 :H2SO4+Zn====ZnSO4+H2↑ , 65 2 B中 :FeSO4+Zn====Fe+ZnSO4, 65 56 C中 :2AgNO3+Zn====2Ag+Zn(NO3)2, 65 216 故 A和 B溶液质量增加。 C 溶液质量减少。 由于镁的活动性比锌强 ,因此 D中两者不反应 ,溶液质量不变化。 9.【解析】 选 A。 本题考查学生对金属相关性质的掌握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三点 :(1)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2)金属的化学性质。 (3)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常温下金是黄色 ,银是白色 ,铜是紫红色 ,三种金属的颜色不同。 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