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鲁教版思品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内容摘要:
然为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但随着当今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天然之美显得越来越珍贵。 ②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我们要行动起来 美化大自然 使 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处处充满美 怎样美化自然。 ① 美化自然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 ② 美化自然就要保护好自然景观。 怎样保护自然景观。 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写乱画,不破坏环境;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敢于和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作斗争,保护好自 然景观。 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 要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美化自然; ① 要遵守人与自然的法律规范,依法保护大自然。 在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 ①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③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④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青少年 如何依法保护环境。 ①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②学法、守法、用法,依法保护环境。 ③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青少年如何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了解我国的环境国情,认识我国环境形势 的严峻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观念。 第七单元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 现代科技 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 科技含量 和 生活质量 ,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 生活观念 和 生活方式。 为什么说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③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尤其是 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发展生命科学技术的意义: 生命科学技术能够揭示生物构造和遗传的秘密,对促进人口与健康、农业高新技术、生态环境、食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空间科学技术。 ① 空间科学技术 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 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②实现 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要靠空间技术的进步。 ③空间科学技术发挥了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④ 空间技术 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 重要标志。 为什么要创新。 (如何理解科技发展靠创新。 国家重视创新的原因 )。20xx鲁教版思品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
相关推荐
在今天电子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这个古老的金属又恢复了它 的青春。 铜正在被广泛的应用。 下列物质中不会用到铜的是 ( ) A.计算机主板 B.印刷电路板 C.食堂 IC卡 D.造房子用的钢筋 10.关于 铝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 ) A.是地球上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可用作飞机的结构材料 C.可用作车床的刀具材料 D.可用于日常器皿 11.写出除铁、铝、铜外
> A> C ( ) A .ZnCl2 C. FeCl2 D. Al2(SO4)3 R,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反应,但能与硝酸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则 R可能是( ) B.镁 C.银 D.铜 x、 y、 z三种金属,如果把 x和 y分别放人稀硫酸中, 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 Y 不反应;如果把 y 和 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 儿,在 y 表面有银析出,而 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 x、
③④ C.③④ D.⑤⑥⑦ 6.下列有关铁生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铁生锈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B.铁生锈时 ,铁发生了缓慢氧化 C.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氧气反应 D.铁生锈时会有难以察觉的热量释放 7.“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 ”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易拉鑵、铜电极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利用。 它们属于 ( ) A.氧化物 B.化石燃料 C.金属或合金 D.稀有元素 8.金
5个或乙种零件 4 个.在这 16名工人中,一部分人加工甲种零件,其余的加工乙种零件. 已知每加工一个甲种零件可获利 16元,每加工一个乙种零件可获利 24元.若此车间一共获利 1440元, 求这一天有几名工人加工甲种零件. 24. ( 8分)某地区居民生 活用电基本价格为每千瓦时 ,若每月用电量超 过 千瓦时,则超过部分按基本电价的 70%收费. ( 1)某户八月份用电 84 千瓦时
p75 我们对对外开放应持什么态度。 p76 第七课 走科教兴国之路 为什么发展科技。 p7882( 重点) 为什么发展教育。 p79—— 82( 重点) 我国为什么强调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的理由) p83 ( 重点 ) 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重点 )见本期印刷纸三 我国为促进科技创新采取的重大措施。 p84—— 86 我国在教育创新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 p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