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袋栽技术内容摘要:

2、农副产品,均可作为栽培平菇的培养料。 常用的有三种:(1)棉籽壳。 取新鲜棉籽壳直接加水拌和均匀,使料的含水量达到 65%左右为宜。 500 克料加水 550650 毫升。 用 1%石灰水拌料,含水量同上。 用 1%石灰水和 菌灵拌料,含水量同上。 多菌灵有杀菌作用,石灰水可以调节 够抑制杂菌生长。 因此,气温低时不易发生杂菌污染,用清水拌料可降低成本;气温高时用石灰水拌料防止污染;气温更高时用石灰水加多菌灵拌料确保栽培成功。 (2)玉米芯。 将玉米芯(新鲜无霉)粉碎成黄豆粒大小,用 1%石灰水浸泡24 小时,捞出略滤去多余水分,加棉籽壳 2030%,使料的含水量达到 65%左右为宜。 玉米芯 78%、麦麸 20 3、%、糖 1%、石膏粉 1%,加水适量。 加棉籽壳或麦麸是为了增加营养成份,除棉籽壳以外的培养料都需要添加。 (3)花生壳与秸杆。 粉碎的花生壳与秸杆 78%、麦麸 20%、糖 1%、石膏粉1%,加水适量。 粉碎的花生壳与秸杆 79%、棉籽壳 20%、石膏粉 1%,加水适量。 其它农副产品做培养料,调制方法与花生壳基本相同。 二、塑料袋的规格要求选用厚 2430 4050塑料筒(两端开口)。 三、装袋接种先将塑料筒的一端扎一个用干净的旧报纸卷棉籽壳做成的塞子(直径 也可扎一个长 有 菌灵或高锰酸钾药液的玉米芯塞子,撒入一些菌种,再装入培养料,边装边压实。 装至一半时,再撒入一层菌种,然后继续装料。 装至距袋口 , 5、820时,堆 2 层为宜,20以上时,可将袋子排成花堆或平放于地面上,以防袋内料温过高而烧死菌丝。 过 15 天左右,袋内温度基本稳定后,再堆成 67 层或更多层。 接种后 2 天料温开始上升,要注意防止料温超过 35,当温度升到 32时,及时打开门窗,向地面喷水,进行降温。 若温度继续上升,可倒堆或减少层数。 最好将温度控制在 24左右。 15 天左右进行调堆,把菌丝生长好的放在一起,差的放在一起,被污染的挑出。 污染轻的将袋口解开,放阴凉处晾几天,或用 多菌灵涂抹,污染重的深埋掉。 这样出菇整齐,便于管理。 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 65%左右,30 天左右菌丝即可长好。 五、出菇期管理当菌丝布满培养料后,经 5 6、10 天,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袋内就会出现菌蕾。 这时要及时解开袋口,去掉塞子(玉米芯塞子不必去掉),外翻袋口,露出菌蕾堆。 此时开始向地面喷水,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8590%。 喷水次数:一般一天 23 次,晴天多喷,阴天少喷或不喷。 如果培养料过干或空气湿度偏低,会引起幼菇枯萎。 要适当通风防止温度过高、湿度过大。 过早喷水或温度过高、湿度太大亦会引起小菇死亡。 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造成子实体畸形生长,成为“大脚菇”。 还要注意透光,使栽培场所有散射光,光线是子实体分化的必要条件,在黑暗的环境下,菌蕾不能发育成正常的子实体,而是长成一堆面团样的东西,没有商品价值,此外,每采完一茬菇之后,白天 7、适当保温,夜间开窗降温,使栽培场所形成明显的温差,有利于菌丝体向子实体转化。 六、采收菌蕾出现之后,经过 510 天即可采收。 平菇的整个生育期,从接种到第一批菇采收,大约需要 3540 天。 当子实体停止增大,颜色由深变浅接近白色,孢子弹射之前为最佳采收期。 此时采收菇体肥厚,味道鲜美,而且产量高。 采收过早子实体尚未长大,产量较低;采收过晚子实体长老,失去风味和营养价值,无法食用和出售。 采收方法:左手按住培养料,右手捏紧菇柄旋扭采下。 也可用刀子在菌柄紧贴培养料处割下。 每批菇采收时,不论大小全部采完,这样便于管理。 每批菇采收后,要将菌袋表面残留的死菇、菌柄清理干净,以防腐烂。 停止喷水 45 天,随后适当喷水保持料面湿润,约经 10 天左右,料面再度长出菇蕾,仍按第一批菇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此法栽培平菇,采收 4 茬后,还可脱去塑料袋,将菌块埋入菜地、林荫地、玉米地或棉花地中(顺行开沟),浇水后仍可出 2 茬菇,这是其它栽培方法不可比拟的。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