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常见疾病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 幼虫白色透明或乳白色,初孵化的幼虫长 075 01期 5505 12节,无足,头黑色,骨质化,咀嚼式口器发达。 成虫活泼善飞,有趋光性,喜腐殖质,常集居在不洁之处(如菇根、弱菇、烂菇及垃圾处)交尾、产卵。 幼虫喜群居于培养料中活动取食,为害菌丝、原基及幼菇,适宜取食衰老状态的菌丝。 此时,若喷水过多,更有利于幼虫生长发育,在短期内为害成灾,故经秋冬季部分出菇,春季再出菇的菇棚受害重,轻者影响产量,重则造成绝收。 2瘿蚊别名菇蚋,幼虫称菌蛆。 双翅目蚊类害虫。 成虫虫体较弱小,长12右,淡黄或桔红色。 头小,复眼大。 触角念珠状,11 节,节上有明显的毛,雄虫触角比雌虫长。 前翅膜质透明有毛,翅脉有 3条纵脉和 3、 1条横脉,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3 对足相似。 雌虫腹末尖细,雄虫腹末有一对铗状抱握器。 幼虫体小,长 2期乳白色,后呈桔黄或桔红色,长条或纺锤形,头部不发达,有 1对短触角,体分 13节,表皮透明无足。 中胸腹板上有突出的叉状剑骨片,这是瘿蚊幼虫的主要特征。 成虫不善飞行,有群聚性,趋光性强,在菇床原料或堆场中产卵。 瘿蚊主要以幼虫为害。 幼虫喜潮湿,可在水中生活。 发菌期幼虫在料中为害出菇期在料面、幼蕾及菇柄上为害,菇蕾受害发黄,萎蔫而死。 成熟菇体受害后,大量幼虫聚集于菇柄及菇背面,严重时料面呈现一层桔红色粉状物质,影响平菇的商品性和产量。 由于其主要是幼体生殖,繁殖周期短,短期内可大发生。 3蚤蝇属双翅目昆 4、虫。 成虫体长或微小,淡褐至黑色。 触角短,有 3节,芒状。 幼虫透明至乳白色,头尖,不骨质化,腹末钝。 菇房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死菇烂菇不及时处理,常造成蚤蝇成虫产卵,繁殖为害。 幼虫行动迅速,从菇蕾基部侵入,咬食柔嫩组织使菇体组织变成松散的海绵状,最后整个菇蕾全部咬空。 覆土层湿度越大,发生越严重。 4跳虫又名烟灰虫,属弹尾目昆虫。 跳虫是无翅的低等小昆虫,体长12、成虫蓝紫色,体有散生的灰白色小斑,有毛和蜡粉,能在水上活动,头部生有粗短的触须。 足 3对,粗大,第 4腹节上有一对弹器。 幼虫颜色较白,体形和成虫相似,休眠后脱皮,色泽逐渐转暗。 大多腐食性,有些取食平菇子实体,钻进菇柄和菇盖中取食,造成孔洞,降 6、有若干长毛。 单个行动,食菌丝,腐生。 菌床大发生时可使菌丝衰退,但不造成绝收。 二、防治方法防治平菇害虫要以预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防治。 1搞好菇场环境卫生菇房周围的畜禽棚舍、粪肥、谷物仓库、杂草、废料、污水沟等,都是害虫主要的栖息和滋生场所,每年春天是各种害虫的复苏时期,菇房内外要保持清洁的环境,及时清理废料、污水、碎石。 无论新旧菇房用前最好用甲醛加高锰酸钾熏蒸,出菇期在菇房内挂药棉,以达到防虫效果。 2安装防虫设备菇房安装 60目的纱门和纱窗,既利通风透光,又可阻止害虫进入。 3防止基质带虫栽培平菇的原料或多或少带有害虫,一般选用当年新鲜无霉变的原料,使用前进行灭虫处理,如暴晒、药剂拌料等。 对害虫 7、较多的原料,还可短期发酵,一般堆积 57 天,翻堆 2次,料温控制在 60左右,可杀死料中的虫和卵。 经上述处理的料可以减轻发菌期至产菇初期的害虫危害。 4避免菌种带虫禁用带有虫体的子实体制种,要用熟料作基质生产菌种。 5利用灯光诱杀成虫菇房内装灯泡或灯管,下面放水盆,滴入废机油,蝇、蚊等害虫会趋光而来,沾粘而死。 有条件的可安装黑光灯诱杀效果更好。 6糖醋液治虫对眼菌蚊、瘿蚊等趋光性害虫,可用 3份糖、4 份醋、1 份白酒、1份敌敌畏和 91份水混匀,再用布或棉球浸药,取出拧干盖于料面,害虫爬上药布或药棉即被毒死。 用蜂蜜 1份、水 10份和 90的敌百虫 2份配匀,可诱杀跳虫。 7管理要得当在平菇栽培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害虫繁殖期间,防治措施要得当,否则也会导致害虫的入侵。 其管理要点是:发菌期菌床覆膜要严密,通风换气时要注意防止害虫入侵;出菇期要严格控制水的一次性使用量,防止菌床积水;并要尽可能做到每批菇的成潮次采收,避免菇床裸露时间过长,以减少害虫在菌床上的产卵量;出菇期发现害虫,可喷 25的菊乐合酯 2000倍液;采收后要及时清理菇床,严实覆盖。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