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测试题一1~3单元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老子问礼,老子告诉孔子要抛弃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B.孔子问礼归来,告诉自己的弟子,老子是一条龙,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C.老子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他在周 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就离开周都。 D.《史记》上记载说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 “ 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 解析: 原文 “ 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 ” 中的 “ 史记 ” 一词应理解为 “ 史书记载 ” ,而不能理解为司马迁的《史记》。 答案: D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 分 ) (1)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4 分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2 分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道不同不相为谋 ” ,岂谓是邪。 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5 分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2)您就要隐 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 (3)“ 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儿去 ” ,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 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 “ 化 ” ;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 “ 正 ”。 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 老子说: “ 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 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 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 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 ” 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 “ 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 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至于龙我就不了解 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 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好像就是龙吧。 ”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 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 “ 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 ” 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 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 “ 当初秦国与 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 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 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孝文帝时做过官。 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 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排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排斥老子学说。 “ 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儿去 ” ,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 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 “ 化 ” ;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 “ 正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18 题。 (19 分 ) 高闶,字抑崇,明州鄞县人。 绍兴元年,以 上舍. . 选赐进士第。 执政荐之,召为秘书省正字。 时将赐新进士《儒行》《中庸篇》,闶奏《儒行》词说不醇,请止赐《 中庸. . 》,庶几学者得知圣学渊源,而不惑于他说,从之。 权礼部 员外郎. . . 兼史馆校勘。 寻迁著作佐郎,以言者论罢,主管崇道观。 召为国子司业。 时兴太学,闶奏宜先经术,帝曰: “ 士习诗赋已久,遽能使之通经乎。 ” 闶曰: “ 先王设太学惟讲经术而已国初犹循唐制用诗赋神宗始以经术造士遂罢诗赋又虑不足以尽人才乃设词学一科。 今宜以经义为主,而加诗赋。 ” 帝然之。 闶于是条具以闻。 其法以《六经》《语》《孟》义为一场,诗赋次之,子史论又次之, 时. 务策. . 又次之。 太学课试及郡国科举,尽以此为法,且立郡国士补国学监生之制。 中兴已后学制,多闶所建明。 闶又言建学之始,宜得老成以诱掖后进。 乃荐全州文学师维藩,诏除国子录。 维藩,眉山人,精《春秋》学,林栗其高第也,故首荐之。 新学成,闶奏补试者六千人,且乞临雍,继率诸生上表以请。 于是帝幸太学,秦 熺 执经,闶讲《易 泰》卦,赐三品服。 胡寅闻之,以书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