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黄菇病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假单孢杆菌。 该菌适生于环境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基质上,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有利于该菌的发生和生长。 老栽培场地环境恶化,消毒不彻底。 棚内废弃培养料,残次菇及菇柄随处都是,脏乱差使病菌有了栖息和繁衍之地。 现在平菇的栽培主要是以生料或发酵料为主,栽培料本身带菌而造成该病的发生。 使用的水或覆土材料中带菌。 菌株抗病能力差或菌种质量差,以及栽培户管理不善导致栽培袋菌丝纤细,抗性减退,最终导致感染病菌而发病。 选用适应当地环境、抗病能力强的菌株,如黑平王、灰平抗病2 号、菌株,一般不易发病或发病较轻。 同一场地不要连年种植同一菌株,以 23 年更换一次品种为宜。 要选用无杂菌污染。 菌丝浓白、粗壮的适龄菌种 3、。 选用无霉腐、无虫、无污染的优质原辅材料,栽培料使用前要暴晒,并加入干料重 克霉王或多菌灵等杀菌药物。 老场地不宜连年使用,如使用,须在栽培袋进棚前 1 个月进行杀菌杀虫处理,杀霉菌可用多菌灵 500 倍液、苯菌清 500 倍液等,杀细菌可用漂白粉 200 倍液、农用链霉素 500 倍液、万消灵 2000 倍液等,杀虫可用敌敌畏 500 倍液、高效氯氰菊酯 1000 倍液,喷洒棚内地面、墙壁及棚外环境,每周 1 次,栽培袋进棚前 23 天,再用硫磺密闭熏蒸 24 小时。 加强栽培袋发菌期管理,提高菌丝的抗病抗杂能力。 出菇期要控制好棚内的温、湿度,温度过高对一般广温型或低温型菌株生长不利,反而为各种 4、杂菌、细菌提供了适宜的温度环境;棚内湿度大对平菇的生长有利,同时也适宜于各种杂菌的生长。 菇棚要建在通风良好,排水便利的地方,棚内通风要顺畅,通风口的设置要以每处料面都能有流动风经过为宜,不可有通风死角,根据气温、天气、风速等因素及时调整通风时间。 采用覆土栽培时,对覆土材料要进行灭菌杀虫处理。 搞好棚内环境卫生,采菇后要及时清除残菇,保持地面干净,并定期撒石灰粉进行环境消毒。 一旦发生该病,应立即摘除病菇,清理料面,停止喷水,加大通风。 用 1%漂白粉对棚内走道、墙壁、棚外四周喷洒 1 次,并用多菌灵加农用链霉素按 1500 倍稀释液喷洒料面,每天 12 次,连喷 4 天可控制病情蔓延。 其他如黄菇清、万消灵、黄斑消、细菌杀、病菌立灭等药物可根据标准用量交替使用进行防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