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气象病害分析及对策内容摘要:

2、产生大量幼蕾,并且生长发育正常。 4 月2630 日,突遇特暖气团控制和高温猛晴,环境气温突升到日最高气温 日最低气温 日平均气温 致使棚内日最高气温达 日最低气温 日平均气温 4 月 2930 日,棚内菇大量萎蔫死亡。 经检查,近期棚内无喷洒任何农药,一切管理正常,到市场调查,发现其他大棚菇农也发生类似情况。 个例 2:1998 年 3月 1317 日,天气持续晴朗,气温回升快,笔者在气象局院内种平菇,当时环境日最高气温 日平均气温 棚内日最高气温 日最低气温 日平均气温 平菇子实体生长正常,3 月 1820 日,受北方特冷空气的侵袭,出现罕见的寒潮降温天气,一日间环境气温下降 15左右,棚内日最 3、高气温 日最低气温 日平均气温 昨日杨柳吐枝,春意怏然,一夜间变成了冰天雪地的冬天,37d,方圆同一气候区内,特别是棚外室内平菇幼蕾及生长中的子实体出现大范围萎蔫死亡现象。 经调查,以上两次受害平菇均为中低温性品种。 015,而广温性平菇出菇最适宜温度在 1020,大部分平菇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一般在 25。 个例1反应,正常气候环境温度下,本地平菇 4月下旬正处于最适宜生殖生长阶段,基质营养输送由菌丝体流向子实体,突遇持续一候左右的日最高气温32和日平均气温23的高温天气时段(菇棚内日最高气温35且日平均气温25)后,如不及时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则基质营养输送出现紊乱,变为由子实体倒流向菌丝体,进入营 4、养生长,致使子实体营养供应停止或倒流向菌丝体而迅速萎蔫死亡。 而在进入 5月份后,随着环境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由于中低温性平菇逐渐进入适宜菌丝生长温度段,而不适宜子实体生长温度段。 因此,出菇逐渐停止,进入越夏养菌阶段,类似于上述温度突升情况下,也不会出现上述现象了。 个例 2反映本地平菇在 3月中旬,正常气候环境温度下,正处于生殖生长出菇最适宜温度下界,基质营养缓慢流向子实体,子实体缓慢生长,突遇持续一侯左右,日最低气温0,日平均气温 0左右低温侵袭后,如不及时采取增温保温措施,则基质营养缓慢或停止向子实体输送,使子实体逐渐萎蔫死亡,而在平均气温持续0的寒冷冬季,很难形成子实体幼蕾,因而,即使日 6、气候偏暖,早春气温回升快,在正常气候环境温度下,一旦突遇持续一候左右,环境日最低气温0,日平均气温 0左右的寒潮、强降温天气,则会出现例 2平菇冻害。 同样,在正常气候环境温度下,一旦突遇持续一侯左右的环境日最高气温32且日平均气温23的高温天气时段(菇棚内日最高气温35且日平均气温25)后,则会出现例 1平菇热害。 以上两种情况在陇南市都发生在春季 35 月,即冷暖交替时节,其它时节很少发生类似现象。 3预防对策19992004 年春季,共出现例 2天气 3次,例 1天气 2次。 我们根据多年平菇栽培经验,通过对平菇栽培场址、菇棚建造方式和管理方法研究分析,制定了较为科学的防御措施,通过近 5年试验 7、,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减灾效果显著,基本无出现例 1、例 2现象。 而在调查中发现,常规管理方法有 50%60%的菇棚出现例 1、例 2灾害,损失较大,现将防御措施总结如下:取有效措施,防患未然,是防御平菇气象病害的有效方法之一。 春季根据各地气象部门发布的中短期天气预报来安排平菇生产,如果预报近期气温将持续升高,有高温时段出现时,应注意及时打开各菇棚通风窗,加大通风散热,用草帘遮挡太阳直射光线。 此外,在修建菇棚时,应合理选择通风条件良好的场址。 极利用陇南山区一些废旧的人工山洞或自然山洞栽培平菇,也是防御平菇气象灾害的可行之路。 调查发现山洞种平菇很少出现例 1、例 2现象,由于山洞年气温变化是冬暖夏凉,洞外气温急剧冷热变化,对洞内气温影响较小,只要平时注意改善洞内增光和通风条件,洞内四季均可安全生产平菇。 用半地坑式温棚栽培平菇,受地温影响,棚内温度变化较小,在低温冷空气到来之前,及时用草帘遮盖温棚保温,尽量减少降温幅度,使其平菇幼蕾正常生长,雪停天晴后,白天可适当揭帘增温通气,晚上盖帘保温,待环境气温正常后,进入正常管理。 在高温天气时段到来后,及时打开菇棚通风窗口,遮挡太阳直射光线,尽量减少升温幅度和速度,也是防御平菇气象病害的有效途径之一。 择优良品种,科学按季节安排品种温型也是一条可行之路。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