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内容摘要:

基因。 ⑵ 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 , 而不是 ⑶ 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是 决定。 ,横坐标表示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的产量,曲线 a 表示使用诱变剂(某一种射线)前菌株数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b、 c、 d表示使用不同剂量 的诱变剂后菌株数与产量之间的变化。 ( 1)曲线 a 和 c 相比,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曲线 b、 c、 d 比较,在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所发生的 ________是不相同的。 ( 3)比较 b、 c、 d 三条曲线的变化,最符合人们要求的菌株是 _________。 从中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启示:在诱变育种过程中,可能通过反复的 _____________,使菌株体内的_____________不断地发生改变,从而在这些变异的性状中进行 _____________,最终可望得到人们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 :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 再到原始生命 ,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 :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例 关于生态起源的问题至今仍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1953 年,美国学者米勒( )进行了模拟实验,开辟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 右图是美国科 学家米勒等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装置。 将装置内抽真空后,从a处泵入气体于玻璃仪器 内,再将B中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利用电极模拟火花放电,经过b冷却后,形成的产物沉积在C中。 请根据上述的说明,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火花放电的作用 是:。 米勒提出的问题是: ; 他做出的假设是 ; 他搜集到的证据是。 他得出的结论是 图为长颈鹿的长颈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 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出现以上个体差异的 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产生了。 (2) 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保留下来,而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了,原因是。 (3) 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 作用。 (4) 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是与环境的变化 是。 (5) 生存下来的个体是通过 来积累其特性的。 (6) 现代的长颈鹿是通过 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逐渐形成的。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 胞 2.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 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例 1.自 1981 年,首例艾滋病在 美国被发现以来,全球已有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 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达 100 万。 艾滋病已成为 21 世纪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 请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的,那么 HIV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