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退菌的诊治内容摘要:

2、,浓密度、洁白度稍差。 实际检验:基料含水率基本合适,表面菌丝稀少,凭经验可见平菇菌丝,但很是细弱、量少;打开菌袋,有明显的不良气体,较刺鼻的辛、辣、腐混合味;袋内菌丝稀少,但明显有菌丝相连,使基料结块,但较松散;并排除药物反应等因素。 众多的电话咨询中,菇农朋友多怀疑是线虫危害。 实际检验:镜检未见线虫,亦未见菇蚊幼虫或螨类等害虫,并根据菌丝情况分析,排除虫类危害;观察几个典型菌袋,除少许木霉、曲霉斑点外,生产中亦未发现大面积污染;但当退菌一段时间之后,木霉等杂菌则将很快占领料面。 诊断:主要原因是发菌棚通气不良,因保温导致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次要原因是基料营养不足、菌种老化。 处理办法:打开发菌 3、棚通风孔,令棚内通风;使用直径 12 毫米的钢棍,给菌袋纵向打孔 24 个,钢棍旋转抽出,保持孔径;菌袋周身打微孔,每袋 30 个左右,牙签直接扎破塑膜即可;设法提高发菌棚温度至 20左右;出菇后喷施三维精素。 结果:发病菌袋如上处理后,一周时间恢复发菌,菌丝洁白,态势良好,退菌处已布满浓密的新菌丝,半月后全部正常出菇。 针对以上退菌问题,给菇农朋友特别提出的建议:生产前,对菌种、原料做有效检验,尤其菌种的脱毒是重点之一;基料需科学的设计配方,加入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使其营养丰富而且均衡,为平菇菌丝的健壮和提高抗性奠定合适的物质基础。 强化对菇棚和污染菌袋的消杀处理,将已发生退菌的菌袋进行纵向打孔并增加微孔,适当提高棚内温度,降低湿度,使菌丝尽快恢复生长,根据当地的环境状况,发菌期间每隔 37 天喷洒一遍百病去无踪或赛百 09 溶液,以确保发菌的顺利进行。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