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人工栽培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称婆婆丁、黄花地丁、地丁、蒲蒲苗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的功效。 除药用外,蒲公英嫩苗及嫩叶可生食、凉拌、炒食、做汤、盐渍咸菜等。 因野生蒲公英资源连年枯竭,发展人工栽培势在必行。 一、生长特性 蒲公英适应性强,喜光耐寒、耐热、耐寒耐瘠、抗病能力很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可栽培。 二、整地施肥 选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种植。 深翻 20米,整平耙细,做成长 10米,宽 、高 15 厘米的畦,或做成 45 厘米宽的小垄种植。 每亩施有机肥 4000斤,过磷酸钙 15 公斤,均匀地撒入畦内。 三、播种事宜 1、种子处理 将种 2、子置于 50水中浸种,放于 25下催芽。 种子无休眠期,从春到秋可随时在露地播种,冬季可温室播种。 2、露地播种 在畦面或垄上采用条播或撒播两种方式。 条播:在畦面上按行距 25米开浅横沟,播幅约 10 厘米,种子播下后覆土 1 厘米,然后稍加镇压。 播种量每亩为 50 克。 撒播:在平畦上撒播,每亩用种 1000 克左右,播种后盖草保温保湿,出苗时揭去苫草,约 7即可出苗。 3、温室播种 在 11 月下旬至 12 月上旬,育苗移栽。 若大棚或中小拱棚栽培,可于第二年 2间扣上农膜,3 月下旬采收新芽,此时市价较高,可增加收入。 四、田间管理 蒲公英生长期间应经常进行中耕松土除草,以后每 10 天左右中 3、耕除草 1 次,直到封垄为止。 封垄后可人工拔草,并进行间苗、定苗,间苗株距为 3米,定苗株距为 8室内撒播株距 6 厘米。 五、肥水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和地力是蒲公英生长的关键。 每次间苗和收割 1 次后,结合浇水施 1 次速效氮肥。 收割后 3防烂根。 生长期间应追 1肥,每次每亩施尿素 10斤,磷酸二氢钾 5斤。 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秋播者应在入冬前浇封冻水,施越冬肥。 每亩畦面上施有机肥 2500 公斤,过磷酸钙 20 公斤。 春季返青后,可结合浇水施尿素 10斤,过磷酸钙 8 公斤。 六、采收时节 第一年收割1 次或者不收割,可在幼苗期分批采摘外层大叶食用或用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食用。 自第二年起,每隔 15割一次,当叶基部长至 10米时,可一次性整株割取,捆扎上市。 每年可收割 2,即:春季 1,秋季 1作为药材出售,可在晚秋采挖带根的全草,抖净泥土晒干即可。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