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钢4#焦炉、与3#4#焦炉相配套的干熄焦装置及备煤、化产系统改造工程初步设计劳动安全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 煤 √ √ 送入 2 焦炭 √ 送出 3 煤气 √ 送出 4 焦油 √ √ 送出 6 硫铵 √ 送出 7 洗油 √ √ 送入 8 轻 苯 √ √ 送出 9 粉料 √ 送出 运输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主要如下 : 厂内运送煤及焦炭的带式输送机置于相应的通廊内,防止物料外逸造成危害,避免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运焦胶带采用耐热胶带。 带式输送机设有下列保护装置 :①速度、跑偏检测器;②头尾部自动清扫装置;③逆止器及制动器;④紧急停车装置;⑤自 动纠偏装置。 所有生产场所的带式输送机设有事故联锁自动停车装置,并有灯光、音响信号。 焦炉拦焦机、电机车、推焦机之间设计可靠的联锁装置,可避免红焦落地。 转动设备设防护罩。 — 24— 煤气管道穿越室内设机械通风换气设施。 煤气系统的设备及管道设置相应的蒸汽吹扫装置以及煤气放散阀取样装置,随时分析检测煤气中的含氧量,防止煤气中含氧量超标燃爆而引起火灾。 初冷器、鼓风机、喷淋饱和器、洗苯塔的出入口的管道上设温度压力等监测仪表。 本工程粉料及垃圾等采用专用的运输车运输 ,以保持运输时的环境卫生。 在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设置安 全标志及信号装置;在设计中对各类介质的管道应刷相应的识别色,并按照《安全色》及《安全标志》等规定进行。 建筑物的安全距离、采光、通风等情况 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本工程建设区域的总平面布置根据生产性质、工艺要求及火灾危险性的大小等因素,同时考虑地形与风向等因素,各设施之间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焦化安全规程》等的要求预留相应的防火安全间距,采用道路分隔 ,以防止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火势扩大、蔓延。 本工程主要设施的安全距离严格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xx 年版)及《焦化安全规 程》 (GB12710— 91)等规定设置,以满足防火、防爆等安全要求。 见表 45。 — 25— 表 45 主要区域及设施间的安全防火间距 序 号 区域或设施 相邻区域 或设施 设计的 安全防火 间距 m 标准要求的安全防火间距 m 备注 1 冷凝鼓风工段初冷器 管式炉 43 30 A 第 条 2 电气室 循环水泵房 15 10 A 第 条 3 干熄焦装置 电气室 33 10 B 第 条 注:备注中 A 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 87)( 20xx 年版) B 为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 87)( 20xx 年版) 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等情况 本工程所在区域采光条件较好 ,在建筑设计中 ,充分利用日光资源与人工光源 ,提供高质量的采光照明条件 ,保证操作人员的视觉要求得到满足。 从本工程建设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附近的地形地貌及设施来看,建设区域的通风情况良好。 在厂房的总图布置及建筑设计中 ,对建筑体型和朝向、门窗处理等方面组织好自然通风 ,一般情况下 ,尽可能采取自然通风 ,必要时则考虑机械通风 ,以节省设备和投资。 对一般无毒无害岗位采用自然通风 ,对有爆炸危险及有害气体存在的场所则采取强制通风设计。 辅助用室的设置情况 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本 工程根据生产特点、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由厂方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卫生辅助用室,以满足本工程的需要。 — 26— 5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备煤车间 : 备煤车间的任务是为炼焦系统及时供应合乎质量要求的配合煤 ,需对煤料进行粉碎等加工作业 ,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为煤尘危害;另外由于备煤车间有较多破粉碎机械、推土机、胶带运输机等大型移动、走行设备设施 ,并且需进行人工清扫等作业 ,因此 ,存在人身伤害事故危险;此外尚存在相应的噪声与振动危害。 炼焦车间 : 炼焦车间是焦化厂的主体车间 ,存在着高温、有害气体、粉尘及噪声等危害因 素。 一般操作人员在约十分钟内必须完成装煤、推焦、熄焦和清扫炉盖、炉顶、上升管、炉框以及启闭炉盖、上升管盖、炉门等操作 ,工作十分紧张;同时 ,焦炉内部温度高达 1300℃~ 1350℃ ,推出焦炭温度高达 1000℃~ 1100℃ ,焦炉表面热辐强度大;装煤及干馏过程中有大量煤气外泄 ,又是多层同时作业 ,所以焦炉生产环境比较恶劣、劳动强度大。 煤气净化车间 : 煤气净化车间负责抽吸、输送、冷却及回收炼焦炉发生的荒煤气中的各种产品 ,主要设备设施有鼓风机、各种塔、冷却器、各种贮槽和工业泵等 ,其中除鼓风机和工业泵等为转动设备外,多系 固定设备 ,机械伤害事故一般较少;但因其处理的物料多为有毒、可燃易燃物质 ,因此中毒及火灾爆炸事故相对较多;此外尚存在相应的噪声与振动危害。 综上所述 ,本工程在安全卫生方面的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a)由于频繁操作大量的转动、移动设备,造成机械伤害的几 率较大 ,尤其是炼焦车间 ,生产使用的是高温设备 ,炼焦炉周围供电多采用 — 27— 明电线供电方式 ,这些都使焦炉上的触电、烧伤事故明显增高 ,且有毒有害尘毒气体污染了环境,更增加了机械伤害的危险性。 b)从原料到半成品、产品几乎都是可燃物 ,其中不少如煤气等还是易燃物 ,火灾与爆炸是本工程生 产过程中的最大威胁。 c)煤、焦车间生产过程中散发大量的粉尘和烟气,对操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很大危害。 d)焦炉加热使用的焦炉煤气与高炉煤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产品和半成品大部分是有毒物质 ,因此防止化学中毒是焦化厂安全工作的又一重点。 e)本工程生产过程中产生 H2S、 NH3 及 HCN 等,使焦化厂空气中含腐蚀性成分较多,并在生产中使用酸、碱等腐蚀性辅料 ,因此也须对防腐蚀工作加以重视。 原料、材料和产生的中间体、副产品、产品等的种类、名称和数量 本工程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原料、材料和产生的中间体、副产品、产品见表 5— 1。 — 28— 表 51 主要原料、材料、中间体副产品及产品产量 序 车间名称 原料及材料 中间体或产品副产品 号 名称 数量 名称 数量 1 炼焦车间 炼焦煤 90 万 t/a 焦炭 荒煤气 60 万 t/a 28800m3/h 2 煤气净化 车间 荒煤气 洗油 硫酸( 93%) 28800m3/h 777t/a 5602t/a 煤气 焦油 苯 类 硫铵 28800m3/h 27189t/a 7732t/a 6946t/a 高温、易燃、易爆、振动、噪声等有害作业的生产部位、程度 本工程生产过程中 高温、易燃、易爆、振动、噪声等有害作业的主要生产部位详见表 5— 2。 表 52 高温、易燃易爆、振动噪声等有害作业的生产部位 序 有害 有害作业的生产部位 备 号 因素 车间名称 生产部位 注 1 高温 炼焦车间 焦炉炉顶、焦炉机侧推焦机司机室、焦炉焦侧熄焦车司机室、焦炉地下室 热源为焦炉 2 易燃 易爆 煤气净化车间 煤气系统设备 苯类气体及煤气等 鼓风机室及粗苯产品回 收泵房 3 振动 煤气净化车间 干熄焦系统 煤气鼓风机 通风机及泵类 除尘风机 4 噪声 煤气净化 车间 污水站 干熄焦系统 煤气鼓风机 通风机及泵类 鼓风机 除尘风机、蒸汽放散管 — 29— 、型号、数量 本工程在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较大的设备种类、型号、数量见表53 表 53 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较大的设备 序号 车间名称 设备名称 设备种类 设备型号 设备 数量 危害因素 1 炼焦车间 焦炉 熄焦塔 焦炉烟囱 装煤车 及推 焦机 拦焦机 熄焦车 振动筛 干熄炉 干熄焦锅炉 焦罐车 设施 设施 设施 走行设备 走行设备 走行设备 走行设备 走行设备 固定设备 固 定设备 固定设备走行设备 有害烟尘 高温 高温、尘 有害烟尘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爆炸坠落高温 高温、爆炸 机械伤害 高温 2 煤气 净化车间 煤气鼓风机 电捕焦油器机械化氨水分离槽 氨水槽 泵类 贮罐贮槽 风机 电气设备 转动设备 固定设备 固定设备 固定设备 转动设备 固定设备 转动设备 固定设备 爆炸 机械伤害 爆炸 机械伤害 有害气体 噪声 坠落 噪声振动 触电 3 制冷站 制冷机 转动设备 机械伤害 噪声 — 30— 6 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 工艺和装置 防机械伤害 本工程机械设备的设计均严格执行《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 99)、《机械防护安全距离》 ( GB12265— 20xx)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 ( GB8196— 87) 等安全规定;压力容器的设计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质技监局锅发 (1999)154 号文 ]、焦化设计符合《焦化安全规程》 (GB12710— 91)、《起重机械 安 全 规程》( GB6067— 85)、 《安全标志》 ( GB2894— 1996)等安全要求。 生产场所梯子、平台、提升井架及高处通道均设置安全栏 杆;人行通道、管沟、坑池边,安装孔等设有栏杆,围栏或盖板;泵轴接手设保护罩;在有危险性的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及应急照明设施。 易于产生坠落等伤亡事故场所,均设置安全保护装置,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 焦炉机械设走行灯、铃信号,各滑触线设防止触电警牌,高度不低于安全距离,电机车、推焦机之间设联锁控制装置; 焦炉炉顶四周及操作台设安全生产保护装置。 备煤、运焦、配电所等处设应急照明。 所有生产场所的带式输送机设置事故联锁自动停车装置。 并有灯光、音响信号。 带式输送机设有下列保护装置 :①速度、跑偏检测器②头尾部自动清 扫装置③逆止器及制动器④紧急停车装置⑤自动纠偏装置。 本工程转动设备的可动部件等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罩,防止刮伤、碰伤等伤害事故。 — 31— 提升机的操作为高空作业,在风速大于 20m/s 时停止作业,为此设风速计监测风速。 提升机挂钩与焦罐吊杆连接处及炉顶装入装置等处设置工业电视。 在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设置安全标志及信号装置,并按照《安全标志》 (GB28941996)等规定进行。 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 在工艺设计中,在有燃爆性粉尘产生的转运站、炉前焦库等处设置相应的机械除尘装置 ,使燃爆性粉尘浓度远低于其爆炸下限。 产生燃爆性气体的煤气鼓风机室等厂房室内设置相应的通排风,使燃爆性气体的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 焦台管沟带式输送机采用耐热胶带 ,焦台附近设有补充熄焦水管。 焦炉集气管设自动点火放散装置。 焊锤间设轴流风机,地下建筑物设自然通风。 地下设施、各种贮槽、运焦通廊设置风帽,通风装置。 焦炉煤气管道设低压报警及自动切断煤气装置 ,防止煤气管道吸入空气而造成危险。 本工程的煤气及苯类等设备与管道均设置相应的防静电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火花而引起的火灾。 管式炉煤气设低压报警与安全联锁。 电捕焦油器设有煤气含氧量超过 %时 ,发出报警信号及超过1%时自动断电的联锁装置。 干熄焦锅炉设有超压安全阀,并设有超压报警联锁。 — 32— 排焦装置四周设置 CO 报警仪,带式输送机通廊(地下室部分)设置通风设备。 控制惰性气体中可燃成份( CO 和 H2)的浓度是保证干熄焦装置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循环气体中的可燃成份是由焦炭的残余挥发份及干熄炉内冷却段高温部分发生的焦炭烧损所产生的可燃气体形成的。 在干熄焦惰性气体循环系统中设置了连续、自动的气体分析装置,并向气体循环系统中不断补充空气或氮气,将可燃成分的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再将多余气体放散。 此外,在干熄焦装置及气体循环系统中,还设置多处防爆和紧急放散设施等。 初冷器、鼓风机、喷淋饱和器、洗苯塔的出入口的管道上设温度压力等监测仪表。 煤气系统的设备及管道开停机时设有蒸汽吹扫空气措施,并在设备、管道放散管上设取样阀,防止煤气中含氧量超标燃爆而引起火灾。 在有煤气管道穿过的室内设置机械通风;煤气鼓风机采用防爆电机,并设机械通风。 集气管设自动调压装置并设自动放散点火装置。 苯类设备及管道设防静电接地;粗苯泵房及管式炉设蒸汽消火栓。 苯类槽、中间槽采用防火花型液面计及防静电型产品导入管。 煤气设备的设计从选材、施工、气 密性试验及生产维护均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在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酒钢4#焦炉、与3#4#焦炉相配套的干熄焦装置及备煤、化产系统改造工程初步设计劳动安全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