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管理提高草菇品质产量内容摘要:

2、隙间塞入菌种,进行二次接种,接种量为第一次用量的 20%左右。 这样当采完第一潮菇后,第二次播入的菌种可从草堆中分解,积累养分,继续出菇。 二、调酸碱度在草菇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培养料大量的养分,产生代谢产物,其中有机酸能使培养料酸度增加,影响草菇菌丝正常恢复和继续出菇。 在第一潮菇采收后,补施一些营养液并调整培养料呈偏碱性,可促进菌丝恢复,延长采菇期,提高产菇量。 1、向培养料喷洒 3%的石灰水,不但可补水,还可使培养料呈偏碱性。 2、向培养料喷洒 尿素和麸皮水(100 公斤水加 10 公斤麸皮,煮后过滤,取滤液 50 公斤加清水 50 公斤)。 尿素用量为 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容易产生鬼伞杂菌。 3、补施干 3、牛粪和人尿。 将干牛粪打碎,加入 40%的人尿,混匀,使用前堆制 1天,每采完一潮菇后施于料面上。 如果加入一些鸡、鸭粪,效果会更好。 三、实施覆土草菇覆土可提高培养料保湿性能和对湿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使菇体肥大,减少死菇,增产幅度在 2040%。 覆土材料可用菜园土(地表 810 厘米以下挖取),覆土厚度一般以 2 厘米为宜。 四、覆盖薄膜草菇接种后,在菌床四周用薄膜覆盖,可增高和稳定料温,保持湿度,增加料面四周小气候中二氧化碳浓度,促使有关微生物繁殖,促进草菇菌丝生长。 覆盖薄膜在接种后立即进行,宜早不宜迟。 为防正薄膜紧贴料面影响菌种正常呼吸,可在料面撒一些经石灰水浸泡过的稻草或麦秸。 覆盖薄膜后要注意检查料温,若料温超过 40,就要及时揭膜降温。 覆盖薄膜 4 天后,应定期揭膜通风或将薄膜用竹片架起,防止表面菌丝徒长,影响菌丝向料内延伸。 当出现菇蕾后,应及时将覆盖的薄膜揭开,或将薄膜支起,以防菇蕾缺氧闷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