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主干路建设工程—规划一路道路给水管道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 20%;每升一级应 检查后背、支墩、管身及接口,当无异常时再继续升压,直至压力达到试压压力的 70%,升压过程发现弹簧压力计表针摆动、不稳,且升压缓慢时,应检查接口等,重新排气后再行升压;当打开放气阀溢出不含空气的水柱,预试压完成; 4) 、 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水压试验压力应按表规定执行。 管道水压试验的试验压力 管材种类 工作压力 P( MPa) 试验压力( MPa) 钢管 P P+ 且≦ 铸铁及球墨铸铁管 ≤ 2P > P+ b、 水压试验包括管道强度及严密性试验两项内容。 当确认试验管 段内气体已排除,方可正式进行上述两项试验。 5) 、 管道强度试验应在应在水压升至实验压力后,保持恒压 10min,检查接口、管身,无破损及漏水现象时,管道强度试验确认为合格。 6) 、 管道严密性试验应采用放水法或注水法。 管道强度试验及严密性试验,应遵守有关规定。 7) 、 管道严密性实验采用放水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降水压升至试验压力,关闭水泵进水节门,记录降压 所需的时间T1。 打开水泵进水节门,再将管道压力升至试验压力后,关闭水泵进水节门; b、 打开联通管道的放水节门,记录降压 时间 T2 并测量在 T2 时间内,从管道放出的水量 W; c、 实测渗水量应按下式计算 q=W/(T1T2)L*1000 11 式中: q实测渗水量( 1/); T1从试验压力降压 所经过的时间( min); T2放水时,从试验压力降压 所经过的时间( min); WT2 时间内放出的水量( 1); L试验管段的长度( m) 8) 、 管道严密性试验采用注水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水压升至试验压力后开始记时,每当压力 下降时,应及时向管道内补水,但管道最大降压不得大于 ,保持管道试验压力恒定,恒压延续时间不得少于 2h,并计量恒压时间内补入试验管段内的水量; b、 实测渗水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W/T*L*1000 式中: q实测渗水量( ); W恒压时间内补入管道的水量( 1) T从开始计时至保持恒压结束的时间( min); L试验管段的长度( m)。 9) 、 应按规定对管道强度试验及严密性试验 进行记录,记录应清晰,作为隐蔽验收依据表格见附录 D。 10) 、 管径小于或等于 400mm 的钢管、铸铁管,且试验管段长度小于或等于 1km 的管道,在试验压力下, 10min 降压不大于 时,且无漏水现象,可视为严密性合格。 11) 、 管道严密性试验符合下列规定,即为合格: a、 试验管道的管体及接口不得有漏水现象; b、 管道实测渗水量应小于等于表 的规定: 管道允许渗水量表 管径( mm) 钢管( 1/) 铸铁管球墨铸铁管( 1/) 100 125 12 150 200 250 300 12) 、冲洗消毒:管道打压后,用市政管网自来水冲洗新建管道,至排出的水清澈无杂质。 取水样化验合格后本工序完成。 检查井回填 回填材料:井周围采用 1m 范围内采用级配砂石回填并分层压实,检查井井周回填应在管线及检查井验收合格后进行,井应与管道沟槽回填同时进行,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回填时应采用分层对称回填,不 得使井室、井筒等构件产生损伤、位移和倾斜。 检查井周边加固:检查井 75cm 范围采用 C25 早强水泥混凝土;井圈加固范围的沥青面层厚度与新设计路面结构相同;井圈加固范围的路面结构施工工艺要求与新建路面结构同;检查井周边加固立面图见下图。 13 1给水管线保护 设计采用 DN400 10mm( Q420)钢管对位于 石油 管线下方位置的给水管线进行套管保护,共计 1 处,保护长度 6m。 钢套管两端采用 M10 水泥砂浆砌MU20 混凝土砖封堵,并采用防水砂浆抹面。 钢管 须经打砂除锈后,外防腐采用四油一布加强级环氧煤沥青涂料,内防腐 采用水泥砂浆衬里防腐层。 水泥砂内防腐技术标准应符合《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 CECS: 89)要求。 外防腐标准应符合《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SY/T04471996)。 1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每道工序的施工必须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必须经监理检查验收签字。 无监理验收签证手续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每道工序必须实行“三次”申请验收制度(即施工队申请,项目部检查验收;项目部申请,监理等有关部门检查验收)。 管道两侧填土应同时进行,两侧高差不得超过 20cm。 回填 土不得有碎砖、石块及大于 5cm 的硬土块。 若遇管道穿越软地基及其它不良地质情况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通知设计协商处理。 施工在道路桩号 0+110 处 与现状 石油 管线交叉,在施工前需提前告知管线产权单位对管线进行防腐处理,然后再进行管线加固施工,施工中做好对管线的保护。 工程实际施工时如路面尚不能按设计路面高程回填时,各种管道附件井的砖砌井筒应按现状地面线砌筑且应高于地面 20cm,待道路实施设计路面高程后,按路面高程重新砌筑井筒、井圈及井座。 管道铺设后及时回填,先填实管底,再同时回填管道两侧,并留出管道连接部位待试压合格后再进行回填,回填前应首先检查管道的支撑、固定、包覆等措施是否完好。 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 内的回填土,不得含有碎石、砖块、垃圾等杂物,不得用冻土回填,不得上机械碾压。 14 五 、质量 保障措施 ① 沟槽:沟槽开挖必须按技术交底要求放坡,边坡平顺、无起凸和凹洼,槽底不得挠动原状土,保证设计要求的地耐力,如土质不符合要求,必须在清槽后请勘测、设计、业主以及监理验收。 沟槽断面尺寸偏差不大于177。 10mm,槽内无积水、无淤泥,地下水必 须降至槽底 50cm 以下。 ② 试压:试压标准采用 ,试压时管道端头采取加固措施以保证安全。 ③回填土密实度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xx)及结构设计说明进行。 管底基础压实度≥ 90%,管道有效支撑角范围内压实度≥ 95%;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 50mm 范围内回填中、粗砂、碎石屑,最大粒径< 40mm 的砂砾或符合要求的原土,其中管道两侧压实度≥ 95%,管顶以上 50cm 范围内压实度≥ 90%;管顶以上 500~ 1000mm 采用原土回填,压实度≥ 90%。 回填其他要求及夯实度参照《北 京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DBJ014720xx)的标准实施。 六、安全 保证措施及 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目标 力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杜绝死亡和重伤事故,轻伤负伤率小于 %。 安全保证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以项目经理全面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各相关管理人员负责相关职责。 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图如下: 15 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 项目总工安全负责人 施工负责人 质检负责人 测量负责人 材料负责人施工组、作业队 16 2)技术措施 ①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每项工程开工前,做出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技术措施以及安全作业指导书,每道工序及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②做好临边防 护 基坑开挖过程中要即时做好临边防护,临边防护沿基坑边坡四周进行搭设,搭设在开挖边坡线外 1m。 临边防护采用普通钢管做支撑系统,由立杆和横杆组成。 立杆搭设高度为 ,埋入地面以下 ,立杆间距 2m;横设置 3 道,下杆离地高度 30cm,上杆离地高度为 ,两横杆之间设置一道横杆。 在防护栏杆上加挂密目安全网和挡脚板,安全网应自上而下封闭设置,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 18cm,挡脚板下沿离地高度不应大于 10cm。 防护栏杆应安装牢固,并保证立杆垂直、稳定。 在栏杆外悬挂安全警示标牌。 ③做好基坑边堆放荷载的控制 坑边荷载会加大土体内的剪应力,是形成基坑失稳的不利荷载。 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边 2m 范围内不得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 ④保持槽底干燥 基坑开挖形成后,在基槽底部两侧边角或间隔一定距离设集水坑,安排专人将集水坑内的渗水采用污水泵排除基坑外,并备足水泵满足排水需要,保证已形成的基坑不因渗水侵泡而影响坡脚的稳定性。 ⑤做好基坑开挖运渣车辆进出道路的设置 在基坑北侧距坑顶边缘外 2 米设置 7 米宽临时道路,供机械及运渣车辆进出。 开挖出来的土石方应立即进行装车运走,不能乱弃乱堆。 作业现场 运渣车辆的倒车、装载以及车辆的进出,安排专人进行指挥,专职安全员不定时巡逻,保证整个施工现场车辆进出有序。 土石方运输至业主指定的地点。 ⑥备足防雨设备 深基坑开挖后,若遇下雨边坡要即时采用大型、厚实的塑料彩条布覆盖,防止雨水冲刷边坡造成塌方,但天晴后需即时将边坡上覆盖的彩条布进行拆除, 17 以便更好的观测边坡有无变形情况。 ⑦做好人员上下通道的设置 设置的目的:由于基坑较深,为保证深基坑内作业人员的安全,还需设置作业人员进入深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