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茭白栽培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块选择。 选择连续几年没有种过茭白,地势低,水源丰富,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及松粘适中的土壤。 2、整地与定植。 整地要求做到田平、泥烂、肥足。 整地前亩施腐熟人粪尿或栏肥 10001500 千克作底肥。 整地后灌水 35 厘米。 6 月上中旬定植,株距 35厘米,行距 80100 厘米,宽窄行种植,每穴定植 12 株。 3、留种。 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选已孕茭且茭壳白净、饱满的茭株留种。 选定后挖开植株四周的泥土,以促进植株根部抽芽分蘖,等新抽的苗长到 3040厘米时即可移栽种植。 4、施肥。 全期追肥 3 次。 第一次为活棵肥,于种株成活后亩施尿素 10 千克,三元复合肥 20 千克。 第 2、二次为分蘖肥。 在第一次施肥后 20 天左右亩施栏肥7501000 千克或复合肥 2026 千克,促使秋茭分蘖,地下茎生长粗壮,为翌年夏茭丰产打基础。 第三次为孕茭肥。 一般在 30%左右的茭墩孕茭时追施,亩施复合肥 2026 千克。 5、耘田和剥叶。 种株定植后约半个月成活,成活后至封行前,每隔 1015 天耘田一次,要求达到田无杂草、泥不过实、田土平整。 结合耘田,要及时剥去黄叶、老叶、病叶,剪去晒燥部分,以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有利于分蘖。 6、田水管理。 分蘖前要保持 36 厘米浅水,后要加深到 10 厘米以上,以抑制无效分蘖,促进孕茭。 采收盛期保持浅水 36 厘米,以养育根株。 7、病虫防治。 常见的病有胡麻斑病、锈病、纹枯病等。 当植株栽成活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防一次。 以后于发病初期用药,每隔 710 天一次,连喷 23 次。 病虫主要为螟虫。 要及时进行田间调查,达到防治标准即行喷药防治。 药剂种类与夏茭相同。 8、采收。 一般在 10 月下旬开始采收,秋茭是高节位孕茭(离田面 610 厘米),不及时采收极易老化,失去食用价值。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