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栽甜玉米丰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玉米是果蔬兼用作物,为当今世界上风行的食品。 在渐西南地区 5 年的秋栽试验示范表明,如果栽培得法,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一般亩(1 亩667 平方米,下同)产鲜玉米棒可达 8501000 千克。 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归纳如下:前以穗型大、甜度高、食味佳、产量较高的超甜 2 号、浙甜 3 号为适宜的主栽品种。 栽培地以选择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灌排方便,前作是早稻、春大豆和西瓜等作物的田块为好。 为防止与普通玉米串花授粉而丧失甜味,降低品质,种植的田块应与种植普通玉米地相距 400 米以上,或与普通玉米错开播种期 1 个月以上,以达到隔离目的。 芽率较低,顶土力也弱,采用育苗移栽,既可节省种子,又能争取全苗,还 2、可使植株生长一致,提高产量。 (1)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据观察,甜玉米秋播的播种期每变动 1 天,成熟期则要变动 3 天。 若秋季过迟播种,生育后期易遇低温,不能正常成熟。 经试验,甜玉米在灌浆结实期的日平均气温要求不低于 20。 但过早播种常因气温高,营养生长期缩短,植株矮小,在抽雄期又易受高温杀花影响。 在浙西南,其播种适期一般在 7 月 25 日8 月初。 同时,还应根据市场销售与加工情况,进行分期分批播种。 (2)肥床育苗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地块作苗床,每平方米可用尿素 50 克、过磷酸钙 250 克、氯化钾 50 克、人粪尿 1015 千克,在播前 10 天预先施入苗床,翻土拌匀待播。 要稀播匀播,播后盖 3、泥灰,在灰上撒少许呋喃丹并淋湿苗床,以防鼠、虫为害,然后盖稻草或黑色遮阳网遮荫防晒。 待露芽后揭去覆盖物,育苗期间保持苗地湿润,培育壮苗。 (3)大小行合理密植实行分带双行种植,带幅为 ,其中大行距 ,小行距 ,每 3 个带即每隔 开一条沟。 在小行两边的两行玉米相互错开呈“S”字形栽种,移栽时叶片定向,叶片与大行距垂直。 密度视品种穗型大小而定,一般大穗型品种如浙甜 3 号等的密度以亩栽 30003500 株,为宜;穗型较小的品种则以亩栽 35004000 株为宜。 移栽后浇施淡人粪尿,以利于扎根活苗。 995 年 3 年不同施肥方法和不同施肥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甜玉米要高产,在施肥技术上应掌握“施足基肥 4、、早施苗肥、适施壮秆肥和重施攻蒲肥(穗肥)”的原则,一般亩施标准肥 32503750 千克。 其中基肥占 40%50%;苗肥占10%;壮秆肥占 12%:攻蒲肥占 28%38%。 基肥亩用腐熟栏肥 12501500 千克,尿素 0 千克、钙镁磷肥 25 千克、氯化钾 0 千克,在小行距间开浅沟施入,然后复土成小畦。 苗肥在移栽成活后亩用尿素 5克,冲水浇施。 壮秆肥一般在拔节初期亩施尿素 10 千克。 穗肥掌握在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20 千克以上,开穴深施,以提高肥效。 强苗期管理十分重要。 因其对水分特别敏感,应保持土壤湿润,遇涝害要及时排水,遇干旱要及时浇水。 拔节至小喇叭口期,结合施壮秆肥进行一次浅中耕;在大喇叭口期结合施穗肥进行培土,以利根系深扎,增强抗病能力。 秋甜玉米的主要虫害为苗期地老虎,粘虫和穗期玉米螟,特别是其果穗形成期较春玉米时间稍长,故受玉米螟的为害亦较春玉米为重,应重点抓好该时期的玉米螟防治,以免侵入果穗影响品质。 一般可用杀灭菊酯等菊酯类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收后又不耐久放,故应在果穗籽粒略转色或花丝转黑色时及时采收。 成熟一批采收一批,避免过早或过迟收获,以保证果穗的品质和产量。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