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种小麦把3关优质高产效益好内容摘要:

1、 关优质高产效益好针对今年秋种特点,结合我省小麦主推技术和 2006度小麦生产的技术经验,2007 年秋种总的技术要求是:“优化品种布局,适当降低播量,适期晚播,配方施肥,控旺促壮,防冻防倒防早衰,确保小麦持续增产”。 具体应把好以下三关:一、把好施肥关,提高肥料利用率(一)增施有机肥。 一般高产田应亩施有机肥 3000斤,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 2500斤。 作物秸秆还田具有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小麦产量等作用,各地应大力推广。 尤其是有机肥缺乏的地区,更要搞好秸秆还田工作。 (二)配方施肥。 小麦全生育期化肥亩施用总量大致为:高产田纯氮 12斤,磷(斤,钾(斤,硫酸锌 1 公斤;中产田纯氮 2、 12斤,磷( 公斤,钾( 公斤;低产田纯氮 10斤,磷(、低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的 50%,全部的磷肥、钾肥、锌肥均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起身拔节期再施 50%氮肥。 高产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 30全部的磷肥、锌肥和 50%钾肥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施 50肥和 50%钾肥。 (三)施用种肥。 中低产田在小麦播种时,每亩施用 斤的尿素、一铵、二铵等速效化肥作种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施用时要注意肥、种分离,以防烧种。 二、把好整地关,为小麦播种打好基础(一)深耕、浅耕相结合。 深耕浅耕应轮换进行,可深耕一年,浅耕 2。 目前我省不少地区旋耕面积较大,而且应用多年,根据目前土壤状况及小麦高产 3、优质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深耕或深松耕。 土层深厚的高产田,深耕时耕深要达到 25 厘米以上,中产田 23 厘米以上,犁地层浅的耕深要逐年增加。 采用旋耕机浅耕时,耕深一般应在 15 厘米左右。 同时机耕要和机耙结合,切实做到边耕翻边耙耢,耙透、耙实、耙平、耙细,消灭明暗坷垃,切忌深耕浅耙。 (二)造墒保墒。 整地时一定要保证土壤墒情适宜,若遇干旱,应灌水造墒。 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前 7浇水,既有利于秋作物正常成熟,又为秋播创造良好的墒情。 收前来不及浇水的,在收后开沟造墒,然后再耕耙整地;也可以先耕耙整畦后灌水蛰实,待墒情适宜时耘锄耙地;或者先整畦播种后,再浇“蒙头水”,但应注意小麦浅播并及时划锄防板结。 4、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在前茬收获后及时进行耕翻,并随耕随耙,保住地下墒。 (三)按规格作畦。 目前我省尚有部分地区,农民没有作畦的习惯,浇水时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严重。 因此,今年秋种时,各类麦田,尤其是有水浇条件的麦田,一定要在整地时打埂筑畦,实行小麦畦田化栽培,以便于精细整地,保证播种深浅一致,浇水均匀,节省用水。 畦的大小应因地制宜,水浇条件好的可采用大畦,水浇条件差的可采用小畦。 畦宽 ,畦埂 35 厘米左右。 在确定小麦播种行距和畦宽时,要充分考虑农业机械的作业规格要求和下茬作物直播或套种的需求。 花生、棉花主产区,要大力推广麦油、麦棉套种技术,努力扩大有麦面积,既可以为小麦与经济作物“双扩双增 5、”打好基础,麦收获后,玉米实行直播栽培,既可以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又可以减轻“粗缩病”等病虫危害,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因此,实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地区,只要积温条件允许,要将玉米麦田套种改为麦收后直播,秋种时可不再预留玉米套种行。 三、把好播种关,确保小麦苗齐苗匀苗壮(一)适期播种。 小麦适期播种,对培育冬前壮苗,防止旺长、冻害与倒伏,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各地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正常年份,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8为我省冬性小麦品种的最佳播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6为我省半冬性小麦品种的最佳播期。 近年来,由于小麦品种和气候等因素的变化,各地要密切关注小麦适宜播期的变化,根据现 6、有品种,选择当地主栽品种的适宜播期。 全省小麦的适宜播期参考值为:鲁东地区应为 10 月 1 日至 10 月 10 日;鲁中地区应为 10 月 3 日至 13 日;鲁南、鲁西南地区应为 10 月 5 日至 15 日;鲁北、鲁西北地区应为 10 月 2 日至 12 日。 在适宜播期内,旱薄地、粘土涝洼地及冬性品种可适当早播,地力高、砂土地和半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 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若抢墒早播,应适当降低播种量。 (二)适量播种。 在适期播种情况下,精播高产麦田,成穗率高的品种每亩基本苗应为 8,成穗率低的品种可适当增加播量到 13;半精播中产田每亩基本苗应为 12;旱作麦田每亩基本苗应为 12;晚茬 7、麦田每亩应为 20。 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应适当减少播量;分蘖力弱、成穗率低的品种,应适当增加播量。 早播麦田,应适当减少播量;晚播麦田,应适当增加播量。 (三)足墒播种。 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 70水浇条件好的地区要大力推广整畦后灌水蜇实技术。 在适宜播期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四)精细播种。 一要扩大机播面积。 尽量采用精播机播种,控制播种量,节省用种量,保证播种深浅一致,下种均匀,减少缺苗断垄现象。 二要注意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以 3米为宜,防止播种过深或过浅对小麦苗期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 各地应根据耕作制度、土壤条件、地力水平、品种特性、播种机具等确定适宜的种植方式。 等行距或大小行均可,平均行距一般 18米,高产田行距宜适当扩大,低产田行距应适当缩小。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