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棉花生产中期管理意见内容摘要:

2、亩追施尿素 斤,争取多结铃、结大铃。 二、合理整枝管理一是去叶枝。 及早去除无利用价值的叶枝,减少养分消耗。 二是打顶尖。 进入棉花生长中期以后,要因苗、因地、及时打顶整枝。 一般打顶时间,中肥地在7 月 20 日前后,高肥地可推迟到 7 月底。 密度为 25004000 株亩的春棉,单株可留果枝 1418 个;密度为 60008000 株亩的夏棉,单株可留果枝68 个。 三是打边尖。 在大暑前后,对荫蔽棉田还要打边尖,以控制棉株横向生长,每个果枝一般留 3果节。 此外,应及时抹掉主茎和果枝叶腋处长出的赘芽、疯杈。 三、及时化学调控对旺长棉田,按照少量多次原则,每亩要用缩节安 ,兑水 15斤,喷施在棉株表面,以控 3、制棉株长势。 在棉花打顶后 7,一般每亩用缩节安3,兑水 15斤左右,喷洒棉株顶部和边心上,可以简化后期整枝,增结早秋桃,增加铃重,防止贪青晚熟。 四、清理灌排沟渠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黄河流域降雨量较去年可能偏多二至五成,应在蕾期中耕培土的基础上,及早疏通沟渠,保证排水畅通,防止渍涝灾害发生。 五、综合防治病虫害对于棉铃虫的防治,应以保蕾、保顶、保铃为中心,做到四结合,即:药剂滴心与诱杀成虫相结合、棉田防治和其它作物田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田间管理和人工抹卵相结合,达到提高防效、节约成本的目的。 同时,加强对蚜虫、红蜘蛛、盲蝽蟓、烟粉虱等害虫的防治。 对于枯、黄萎病,目前尚无有效药剂,可 5、施用农家肥,扎实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尤其是移栽地膜棉和直播地膜棉在揭膜时施好“接力肥”,确保棉花正常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力争入伏前,搭好丰产棉架。 三、化学调控保稳长长势较好的一二类棉田(8 叶以上),要抢住晴天或停雨间隙,喷施缩节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协调棉花营养生长于生殖生长。 尤其是已有旺长趋势的移栽地膜棉和直播地膜棉,要适当增加缩节安用量,控旺促壮,并及时摘除营养枝。 过稀的棉田可留 1营养枝进行改造,并摘除营养枝顶心。 四、清理四沟防涝灾降雨多而集中的“梅雨”期即将到来,江河、湖泊沿岸等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原、滨湖棉区,在加强防洪设施整治,做好防洪抗灾准备的同时,要加强棉田“四沟”的清理,做到明 6、水能排、暗水能滤,切实降低棉田地下水位,减轻因渍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加强病虫害防治各级农业部门要密切关注棉花“两萎”病、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态势,搞好预测预报,指导农民选用对口农药及时防治,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西北内陆棉区以实现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协调并进,多现蕾、快现蕾、早开花为主攻目标,针对棉花的生长发育特点,加强分类指导管理。 一、科学肥水运筹一类棉田见花浇水,滴灌棉田亩灌量 15,沟灌棉田亩灌量 40 方左右;亩追施尿素 10斤。 浇水前做好缩节安调控,确保棉花稳健生长。 二类棉田以促为主,特别是北疆旱情严重棉田,要早浇水、早追肥,水后适墒时,沟灌棉田做好中耕除草工作。 二、及时去除顶尖要按照“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适时摘除顶尖,同时喷施缩节安进行封顶,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 三、综合防治病虫害一是重点防治蚜虫。 今年局部棉田蚜虫危害较重,要对其加强防治。 为保护天敌,防治方法上要以生物防治为主,并与点片涂茎化学防治相结合。 可用菊酯或有机磷类农药按 1:5 比例,涂在蚜虫危害单株茎杆红绿相间处的一侧部位,涂抹 1度即可。 均加强棉铃虫的防治。 二是统一防治棉铃虫。 加强对 2、3代棉铃虫的预测预报,采用 剂、阿维菌素等生物药剂或采用菊酯类有机磷混合类农药,按 1:1500 稀释药液喷雾,做到早防早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