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麦十大主推技术内容摘要:

2、 15mg/效钾大于80mg/是选用良种。 三是施足底肥。 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 四是深耕细耙,提高整地质量。 五是坚持足墒播种。 六是适期播种。 七是适宜播量。 精播每亩 812 万基本苗,半精播每亩 1318 万基本苗。 八是肥水运筹。 一般不追冬肥,浇好冬水,以保证麦苗安全越冬。 适宜区域:适用于长江中下游、黄淮海等麦区,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河北等省的大部以及山西和陕西、新疆自治区有水浇条件的高产麦田。 三、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一是培肥地力,施好肥料。 二是确定合理群体。 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适宜基本苗每亩 1012 万基本苗,每亩 4045 万 3、穗。 对于分蘖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种,适宜基本苗每亩 1318 万,每亩 30 万穗。 三是提高整地质量,适期、精细播种。 四是浇冬水。 在小雪前后浇冬水,11 月底 12 月初结束。 五是返青期和起身期锄地。 六是拔节期追肥浇水。 将生产中的返青期或起身期施肥浇水改为拔节期至拔节后期追肥浇水,一般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在拔节期,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在拔节期至拔节后期追肥浇水。 适宜区域:适用于北纬 3538 度的黄淮海麦区,主要包括河南中部和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山东和河北大部、山西与陕西、新疆自治区等有水浇条件和肥力较好的麦田。 四、北方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一是以底墒水调整土壤贮水。 二是选好品种 4、。 三是集中增施磷肥,适当增加基肥中氮素比例。 四是增加基本苗,确保播种质量。 五是减少无效耗水。 小麦播种后采取垄内镇压、垄背不镇压的办法,春季灌水后应及时疏松表土。 六是春季适时限水灌溉。 春浇 1 水,最佳浇水时间在拔节至孕穗期;春浇2 水,最佳浇水时期为拔节期和开花期。 适宜区域:适用于黄淮海麦区,主要包括河北省,山西、陕西和宁夏、内蒙古河套灌区,河南、山东北部等水资源相对缺乏的麦田。 五、南方旱茬麦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一是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以小麦冬前形成壮苗而越冬期不拔节为原则。 二是提高整地质量,半精量播种。 三是肥料运筹。 每亩施纯氮 1214 公斤,磷( 公斤,钾(斤。 四是开挖麦田沟,方便灌排水。 6、套播小麦种植技术技术要点:一是品种选用。 选用越冬期抗寒抗冻害能力强,前期受抑影响小,中后期生长活力旺盛,补偿生长力强,熟相好的矮秆、半矮秆紧凑型小麦品种。 二是确定合理共生期。 共生期一般掌握在 810 天内,不宜超过 15 天,且越短越好。 三是精确套播。 四是开好沟,做好泥土覆盖。 五是肥料运筹。 播后趁土壤湿润时,施种肥尿素 5 公斤/亩或氮、磷、钾复合肥(888)15 公斤/亩;在苗期开沟前重施苗蘖肥,用氮、磷、钾复合肥(888)30 公斤/亩,加尿素 15 公斤/亩,再撒上优质灰杂肥 15002000 公斤/亩,而后开沟,把沟土匀盖在肥料上,提高肥效。 适宜区域:适用于北纬 3035 度麦区,主要 7、包括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重庆、山东等省(市)稻茬麦田。 七、西南地区小麦小窝疏株密植高产技术技术要点:一是播前 7化学除草。 二是采用 2简易人力播种机播种,每亩 23 万丛,每丛 5种子,每亩 1518 万苗,种子播于地表。 三是稻草覆盖,每亩用干稻草 300斤。 四是科学施肥,每亩施有机肥 1000斤,纯氮 10斤,磷(斤,钾(斤。 氮肥以 60%作底肥,40%作拔节肥。 五是注意清沟排湿,适时施拔节肥水。 适宜区域:主要适用于西南麦区,包括四川、重庆及鄂西、滇北、黔北等部分麦区。 八、西北旱地小麦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技术1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技术技术要点:地膜垄盖沟播膜际栽培技术,一是纳雨蓄墒。 二是 8、施足底肥。 肥料投入适当提高 10%20%。 三是起垄盖膜。 在播前 15 天左右,遇雨在雨后趁墒起垄盖膜。 四是选好品种。 宜选冬性、半冬性品种,偏南偏东的黄淮麦区可选用半冬性品种,偏北的晚熟冬麦区宜选用冬性品种。 五是适宜播期、播量。 播期可比当地露地栽培推迟 57 天,播量适当降低。 六是田间管理。 地膜全覆盖穴播栽培技术,整地施肥、品种选用、播期、播量与垄盖膜际栽培技术相同。 不同的是不起垄,平铺地膜,覆盖 1 厘米的土,然后用机械打孔穴播,每亩 3 万4 万穴,每穴 46 粒。 适宜区域:主要适用于西北麦区,主要包括甘肃省、山西省、陕西省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 2秸秆覆盖技术技术要点:机械收获尽量留高茬,然 10、好补晚。 三是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 四是增施肥料,以肥补晚。 晚播小麦应适当增加施肥量,氮、磷、钾平衡施肥,特别重视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促进分蘖增长,提高分蘖成穗率。 五是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 适宜区域:主要适用于各冬麦区晚播麦田。 十、用冬春性适宜的品种,不可越区选用品种。 二是播期与品种相适应,在一个地区应先种冬性品种,后种半冬性品种。 黄淮南部麦区半冬性偏春性品种,要严格按照农技部门指导的时间播种,不可偏早种植。 三是适量播种,播量过大麦苗密集,蹿高生长,易遭受冻害,应采用半精量播种技术,培育壮苗,提高抗寒力。 )冬季冻害。 冬季冻害主要补救措施:一是及时追施氮肥,促进小麦分蘖迅速生长。 二是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早衰。 (2)早春冻害(倒春寒)。 早春冻害(倒春寒)主要补救措施:一是对生长过旺麦田适度抑制生长,主要措施是早春镇压、起身期喷施壮丰安。 二是灌水防早春冻害。 三是早春冻害后补肥与浇水。 (3)低温冷害。 小麦生长进入孕穗阶段,因遭受零度以上低温发生的危害称为低温冷害。 主要措施:在低温来临之前采取灌水、烟熏等办法可预防和减轻低温冷害的发生,并及时追肥浇水,保证小麦正常灌浆,提高粒重。 适宜区域:主要适用于各冬麦区受冻麦田。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