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内容摘要:

26. 图 1 是李晨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所做的问题研究:他用硬纸片做了两个三角形,分别为△ ABC 和 △ DEF,其中 ∠ B=90176。 , ∠ A=45176。 , BC=62, ∠ F=90176。 , ∠ EDF=30176。 , EF=2.将△ DEF 的斜边 DE 与 △ ABC 的斜边 AC 重合在一起,并将 △ DEF 沿 AC 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 D、 E 两点始终在 AC 边上 (移动开始时点 D 与点 A重合 ). ( 1)请回答李晨的问题:若 CD=10,则 AD= ; ( 2)如图 2,李晨同学连接 FC,编制了如下问题,请你回答: ①∠ FCD 的最大度数为 ; ② 当 FC∥ AB 时, AD= ; ③ 当以线段 AD、 FC、 BC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 角形,且 FC 为斜边时,AD=。 ④△ FCD 的面积 s 的取值范围是 . A BCDEF图 2A BC备用图图 1FEDCBA 参考答案 1.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无理数的三种形式: ① 开方开不尽的数, ② 无限不循环小数, ③ 含有 π的数,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C. 故选 C. 考点 : 无理数 . 2.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 2x≥0, 解得 x≤2. 故选 D.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 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以及 中点的性质,解题关键利用中点的性质及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解决问题.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数轴上表示两个点的数的差的绝对值,即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知道两点间的距离,求较大的数,就用较小的数加上两点间的距离.设点 C 所对应的实数是 x.由 AC=AB 得: ,x= .故选 D. 4. A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化简,二次根式的乘除及加减运算,分别进行各选项的判断即可. 解: A、 ,运算正确,故本选项正确; B、 ,原式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 C、 = =6,原式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 D、 ,原式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 ; 故选 A. 5. B 【解析】因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 0;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 0.从而可以得到 x< 0,由 x2> 0, ≥0可以得到 > 0, ∴ y> 0,即求出点 P 所在的象限. 解: ∵ , ∴ x< 0; 又 ∵ x< 0, ∴ ,即 y> 0 ∴ P 应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二象限. 故选 B. 6. C. 【解析】 试题分析: A、 a2•a5=a7,故选项错误; B、当 a=b=1 时, 1 1 1 1   ,故选项错误; C、正确; D、当 a< 0 时, 2aa ,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考点: . 7. D. 【解析】 试题分析: A. 14 7 7 2 ,计算正确; B. 60 30 2,计算正确; C. 9 25 8a a a,计算正确; D. 3 2 2 3,计算错误 . 故选 D. 考点 : 二次根式的运算 . 8. C 【解析】先化简,再求值, 因 223m n mn =  2m n mn =      21 2 1 2 1 2 1 2      =    22 2 1 3   ,故选 C. 9. D 【解析】增长率问题公式 a(1177。 x)2= b,故选 D. 10. C. 【解析】 试题分析: ∵ x=3 是方程的根, ∴ x=3 代入方程有: 9﹣ 9m+6m=0, 解得: m=3. 故选 C. 考点: . 11. D 【解析】 各图形排列规律为:中间一排五角星个数 为 2n,上下各排对称呈偶数个数递减至 2,所以第 ⑥ 个图形中五角星的个数为 12+102+82+62+42+22=选 D. 12. C 【解析】 试题分析:解: ① 正确. 理由: ∵ AB=AD=AF, AG=AG, ∠ B=∠ AFG=90176。 , ∴ Rt△ ABG≌ Rt△ AFG( HL); ② 正确. 理由: EF=DE=31CD=2,设 BG=FG=x,则 CG=6﹣ x. 在直角 △ ECG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6﹣ x) 2+42=( x+2) 2, 解得 x=3. ∴ BG=3=6﹣ 3=GC; ③ 正确. 理由: ∵ CG=BG, BG=GF, ∴ CG=GF, ∴△ FGC 是等腰三角形, ∠ GFC=∠ GCF. 又 ∵ Rt△ ABG≌ Rt△ AFG; ∴∠ AGB=∠ AGF , ∠ AGB+∠ AGF=2∠ AGB=180176。 ﹣∠ FGC=∠ GFC+∠ GCF=2∠ GFC=2∠ GCF, ∴∠ AGB=∠ AGF=∠ GFC=∠ GCF, ∴ AG∥ CF; ④ 正确. 理由: ∵ S△ GCE=21 GC•CE=21 34=6, ∵ S△ AFE=21 AF•EF=21 62=6, ∴ S△ EGC=S△ AFE; ⑤ 错误. ∵∠ BAG=∠ FAG, ∠ DAE=∠ FAE, 又 ∵∠ BAD=90176。 , ∴∠ GAF=45176。 , ∴∠ AGB+∠ AED=180176。 ﹣ ∠ GAF=135176。 . 故选: C. 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正方形的性质; 勾股定理 13.( a2)( a+2). 【解析】 试题分析: 原式 =( a2)( a+2). 故答案为:( a2)( a+2). 考点:因式分解 运用公式法. 14. 70176。 . 【解析】 试题分析:分别根据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及平角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试题解析: ∵∠ 3=32176。 ,正三角形的内角是 60176。 ,正四边形的内角是 90176。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