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水稻细条病内容摘要:
2、保所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以种子消毒和秧苗期施药的方法防治此病。 该技术实施后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作为水稻高产稳产的辅助措施进行推广。 其具体方法如下:、在病害发生区,采用?种子消毒剂倍液消毒种子,在秧苗灭菌丹倍液喷施两次。 、在培育抛秧秧苗时,采用?种子消毒剂倍液消毒种子,然后于秧苗叶期采用?灭菌丹倍液喷施一次。 、在杂优稻种子繁殖基地,采用?种子消毒剂倍液消毒种子,秧苗期喷施?灭菌丹两次;水稻分蘖末期采用?灭菌丹倍液喷施一次。 采用上述方法防治细条病,可在病害发生的关键点消灭初侵染源,病害始发期可推迟天,使水稻生长过程中最敏感的感病期与病害发生的高峰期相错开,防治效果高达,大大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可挽回产量损失。 由于种子及秧苗期用药,因而可大大节省劳务成本及农药费,节省防治成本。 专利查询。如何防治水稻细条病
相关推荐
2、田和少数晚发纯作春棉田)是第三、四代棉铃虫防治的重点。 因此防治第三、四代棉铃虫,要实行综合防治。 第一要推广杨树枝 把诱捕棉铃虫成虫依据棉铃虫成虫对酸、甜、香等物质有很强的趋化性特点,在棉铃虫羽化期,插杨树枝把诱蛾有良好效果。 将带叶的鲜杨树枝条,每 6扎成一把,把高两米左右,傍晚插入棉田,每亩插 10间棉铃虫成虫出来活动时,闻到杨树枝把散发的气味后,便钻入枝把内。 从插把后的第二天开始
级 数 全月应交税所得额 税率( %) 1 不超过 500元的部分 5 2 超 过 500元不超过 202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 2020元不超过 5000元的部分 15 4 超过 5000元不超过 20200的部分 20。 该模型的基本假定之一是:生产者总是根据上一期的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产量,这常常会导致实际的产量过剩或不足。 该模型的上述假定主要反映出 ,从中国出发
1/3,而到 19世纪中期 则到达 4/5。 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 及 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C.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 D.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 1545年到 1800年,大约有 60 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 也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 226 吨白银的货物,这是 1500
2、上述加强管理促进秧苗生长外,发病初期还要及时用药。 可浇洒敌克松、代森铵、浸种灵、甲霜灵锰锌等。 改用湿润育秧和旱育秧以后,不再发生烂秧和棉腐病,主要发生立枯病、恶苗病、青枯病,秧田后期可能发生苗稻瘟、胡麻斑病和地下害虫、灰飞虱、稻蓟马、二化螟等害虫。 在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药剂。 一是用氟虫腈(锐劲特)防虫。 每亩用 80的锐劲特水分散粒剂 2 克加 70的艾美乐水分散粒剂 2 克(或
„„”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 A. 协 理政 务 B. 参与 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 20.王昶《 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内阁、 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 ”材料说明军机处(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