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人教版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1/3,而到 19世纪中期 则到达 4/5。 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 及 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C.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 D.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 1545年到 1800年,大约有 60 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 也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 226 吨白银的货物,这是 1500 年前欧洲每年购买所有亚洲货物的 20倍之多。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C.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松弛 人评价辛亥革命时说: 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美国历史上 的 调查结果 为 : 1946 年 6 月, 58%的受调查者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 1950年 11月上升到 81%。 1948年 1月, 83%的人主张停止同苏联的贸易, 67%的人主张制止苏联的扩张。 以上数据说明 A.苏联扩张导致美国百姓对苏好感度下降 B.美国百姓对苏敌视是冷战的主要原因 C.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有其社会必然性 D.杜鲁门主义导致多数美国百姓敌视苏联 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 “ 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 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 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 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当代评论》刊载: “ 大沽口有三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 „„ 都成了俄的射击目标。 „„ 通州已是死亡之城 „„ 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 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 ” 上述事件发生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者 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 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 “ 优商 ”“ 恤商 ”。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 农民。 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简称 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 但也有人以 1840年中国的 GDP 是世界的 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 1949年中国的 GDP 虽是世界的 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 GDP 决定论。 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 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 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B.决定 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C. 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D. 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第 II卷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 3小题,第 26题 26分,第 27题 12分,第 28题 12分,共 50分。 ) ,推动时代和社会进步 ,同时又受到时代的影响 与 制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 教育远胜于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