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0月月考试题3内容摘要:
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扁平宽大的块茎可贮藏水分,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故选: A.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9.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中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 ) A.有光和无空气 B. 有光和有空气 C.有光和无光 D.有水分和无空气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 科学探究是我们一般采用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惟一性. 解答: 解:作为对照性的探究实验,我们要注意变量的惟一性. A、 “有光和无空气 ”变量有两个:光和空气;故该项不正确; B、 “有光和有空气 ”变量有两个:光和空气;故该项不正确; C、 “有光和无光 ”只有一个变量,变量是光,可以作为一 组对照试验;故该项正确; D、 “有水分和无空气 ”变量有两个:水分和空气;故该项不正确; 故选: C 点评: 设立对照组是要 有惟一变量 10.在探究 “鼠妇是否喜欢潮湿 ”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 ) A.温度 B.湿度 C.叶绿素 D.光 考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分析 : 此题考查的是潮湿对鼠妇的影响科学探究实验,体会科学探究实验方法的运用. 解答: 解:如果我们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实验中惟一的变量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即水的多少不同,所以就要设置除了水分以外,其他条件如温度、光照都相同的对照实验.对鼠妇提供湿土和干土两种环境,就是设置了以土壤潮湿度为变量的对照组.因此实验变量是湿度. 故选: B 点评: 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常用到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注意惟一变量即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变量,其余条件对照组与实验组 相同,且有利于生物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11.下列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 A.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大气圈的大部、水圈底部和岩石圈表面 D.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分和岩石圈表面 考点: 生物圈的范围. 分析: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场所,思考解答. 解答: 解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 ABC错误,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明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部分. 12.草食动物在生物圈中的角色属于 ( ) A.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 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 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解答: 解:据分析可见:草食动物属于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 重要作用.可见 C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关键点: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等是分解者. 13.下列能正确反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是 ( ) A.藻类 →螺蛳 →青鱼 B.鹿 →狼 →豹 C.草 ←兔 ←鹰 D.土壤 →细菌 →藻类 →鱼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 解: A、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藻类与消费者螺蛳、青鱼它们之间的关系,故正确; B、鹿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故不正确; C、食物链的箭头指向消费者,而选项中把箭头的方向弄反了,故不正确; D、土壤是非生物部分、细菌是分解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故不正确. 故选 A.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虽然是基础性的试题,但是在平时还是经常会出错的:有些同学会在食物链的后面加上分解者,有些同学会把箭头的方向弄反了或者只画一横线表示,还有的同学把整 个食物链都写反了. 1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看,缺少的成分是 ( ) A.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 从食物链的组成和生物间的捕食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 解: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句谚语描述的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具体为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但这里面只包含了动物,即消费者.要想使之成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应从生产者开始,因此这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看,缺少的成分是生产者. 故选: B 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 确食物链的写法是从生产者开始的. 15.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 A.农田中的麦苗 B.沙漠上全部的生物 C.池塘中的金鱼 D.一片果园 考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 分析: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 解: A、农田中的麦苗,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 B、沙漠上全部的生物,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 的生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 C、池塘中的金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 D、一片果园,既包括了果园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16.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 A.池塘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 D.草原生态系统 考点: 生态系。20xx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0月月考试题3
相关推荐
葱表皮细胞结构的应该是 图,如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的则是 图。 ( 2)图中 A的 [ 1 ]是 ,起 保护 和 细胞的作用 , 鲜嫩的蔬菜细胞中,该结构应该较 _______(填“薄”或“ 厚 ” )。 察了 我国 正在建设 中 的世界第一个把煤直接液化制成油的工业化项目。 你认为煤中储存 的能量来源于( ) A.光能 B.土壤 C.地热 D.地壳 ,而在土壤以下的部分是白色的,原因是(
环境中的生物,它们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依次是( ) A.肺、鳃、体壁、气管 B.体壁、气管、肺、鳃 C.肺、鳃、气管、体壁 D.体壁、肺、鳃、气管 ( ) A.黑猩猩钓取白蚁 B.菜青 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C.公鸡绕道取食 D.鹦鹉学舌 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第Ⅱ卷 (
鱼类。 鱼类的趋光性是一种什么行为 ( ) A. 先天性行为 B.后天性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不属于动物“语言”的是 ( ) A.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 B.狗沿途撒尿 C.蜜蜂的“ 8”字摆尾舞 D.萤火虫发光 “蝗类青色,长角长股,股鸣者也”。 说明动物能通过 ( )传递信息。 A.分泌物 B.声音 C.气味 D.视觉 ,准备投掷时,手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 ( ) A. 肱二头肌收缩
6.若带正电荷的小 球只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则它在任意一段时间内 ( ) A.一定沿电场线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B.一定沿电场线由低电势处向高电势处运动 C.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但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D.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也不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考点: 电势;电势 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专题: 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 分析:
B 、完成呼吸和摄食 C 、散发体内的热量 D、交换体内多余的水 2 针对下列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心脏 占体重的% 心博次数/分钟 蛙 22 人 72 鸽 135~ 244 A.鸽的心脏最重,是飞翔生活的沉重负担 B.人的心脏最轻,因此,人类不能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C.蛙的每分钟心博次数最低,与其维持恒定的体温相适应 D.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高,心跳频率快,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 下列说法中
m/s C.小球是从 m 高处自由下落的 D.小球反弹起的最大高度为 m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共计 20 分 , 答案依次填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 . . . . . . . . . . . . ) 13.某实验小组用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打点计时器 (频率为 50 Hz)、钩码、纸带、细线组成如图( a)所示的装置,用钩码拉动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