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果枝袋料立体栽培香菇内容摘要:

1、枝袋料立体栽培香菇 一、枝条处理及培养料配方桑树、果树每年正常修剪出大量枝条,用来栽培香菇成本低、效益高,转化率 70%左右。 枝条晒干后粉碎成米粒大小的木屑,然后按下列配方配培养料。 配方一:木屑 78%、麸皮或米糠 20%、糖 1%、石膏粉 1%,料水比为 11。 配方二:木屑 58%、棉籽壳 30%、麸皮 8%、玉米粉 2%、石膏粉1%、石灰 过磷酸钙 料水比为 11。 二、品种选择宜选择优质、抗病、高产品种如菇皇 1 号、花菇 9118 等。 黄淮地区最佳种植季节为 8 月下旬至 9 月下旬。 三、制袋及接种(1)拌料。 按以上配方将原料称量准确,反复搅拌均匀。 (2)装袋。 选用直径 2025 厘米的 2、食用菌专用筒袋,截成 5055 厘米长,一端用线扎紧。 每袋装于料 斤,从拌料到装袋结束最好在 68 小时内完成。 (3)灭菌(蒸料)。 料袋装锅后开始用大火,争取在 45 小时内温度达到 100,维持 1620 小时/中间汪意加水,防止干锅)。 当料温降至70左右时,抢温出锅,将料袋迅速运入冷却室。 蒸好的料袋气味芳香,深棕褐色。 (4)消毒。 接种室、发菌室最好是同一间房,一般 15 平方米的房间可以摆放菌袋 500 袋左右。 使用前 1 周将房间打扫干净,使用前 3 天把工作服及接种工具放入室内,密封门窗,每个房间用 公斤硫磺点燃后熏蒸,直至进料时打开。 料袋进入接种室后,当料温降到 28时,把菌种放入室 3、内,用甲醛进行第二次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 10 毫升,23 小时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5)接种。 接种前室门口要铺 510 厘米厚的石灰,人员必须踏石灰方可入内。 接种操作要快速、敏捷,接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或早晨进行。 每袋三面接种 9 穴,梅花形排列,先用 75% 厘米、深 厘米的接种穴,菌种要填满接种穴,略凸出,贴胶布封穴口。 将接近菌种的料袋轻移入发茵室发菌,“井”字形堆放,每堆 5 层。 四、发菌从接种到菌丝生理成熟需 50 天左右。 因香菇是恒温发菌、变温出菇的菌类,整个分菌期要求恒温 244,空气相对湿度为 60%70%,暗光、通风。 具体操作为:16 天,不要翻动菌袋,室温控制在 2830 4、;710 天,室温控制在 2628,第 7 天进行第一次翻堆,检查菌袋发菌及感染情况,发现杂菌及时挑出,漏接菌种的要及时补上;以后每 710 天翻堆 1 次,每天通风23 次,每次 20 分钟左右;1620 天,穴口菌丝生长 710 厘米,室温可控制在 2224,并将胶布揭起一角进行通风换气。 21 天后,每隔 10 天刺孔 1次,第一次用牙签,第二次用毛衣针,第三次用筷子,进行刺孔增氧。 50 天后去掉门窗遮阳物,给以光线刺激,促使菌袋生理成熟。 五、转色管理接种后正常培养 50 天左右,菌袋表面的瘤状物由大、硬、白逐渐变小、软、棕色,同时先后分泌出清水、黄水、红水、棕红水。 转色温度以2224最佳 5、,注意培养室的通风换气。 转色需 1015 天。 六、菇棚的搭建搭建菇棚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平坦、清洁、水源充足、进出料方便的地方。 菇棚一般长 56 米、宽 、高 ,总面积15 平方米左右,可放 500 袋左右。 棚内中央留 5070 厘米宽的人行道,搭两排床架,每层床架间隔 3033 厘米,56 层。 菇棚整个用宽幅薄膜覆盖,薄膜上覆盖遮阳网或草帘遮阳。 七、出菇管理(1)催蕾。 将菌袋摆放在床架上,温度控制在 618之间,昼夜温差 1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 80%90%。 710 天,菇蕾大量形成。 )开洞出菇。 当香菇原基分化成玉米粒大的菇蕾时,用刀片沿菇蕾周围割薄膜的 3/4,增加氧气的供应,便于菇蕾向外长。 当菇盖直径达到 厘米时,去掉出菇处薄膜,以培育花菇。 (3)加温排潮。 初冬时,气温偏低,不利于花菇的形成,这时要采取增温措施,温度控制在 820之间,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70%以下,阴雨天气白天也要生火加温,降低空气湿度,保证优质花菇的正常生长。 八、采收及补水当菌盖七八成开伞时即可采摘。 每批菇采收后,用胶纸把菇洞补好,并及时补水。 一般春节前可采 23 茬,春节后可采 23 茬。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