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区花生枯死原因及防治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区种植花生,由于连年种植,地下害虫和多种病害发生危害日趋严重,造成花生严重减产。 沙区花生枯死主要原因 地下害虫危害:沙区土壤干燥疏松,不利于蛴螬生存,但新黑地珠蚧、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新黑地珠蚧是近年来沙区花生产区发生的一种害虫,该虫寄生在花生根部,由于虫体小,危害几乎不留痕迹,不易被发现,危害轻的造成植株矮小、变黄、生长不良;危害重的造成成片枯萎死亡,地下部分根系腐烂,果少且秕,收获时果易脱落,常被误当作病害来防治。 多种病害浸染危害:发生危害严重的花生病害主要茎腐病、根腐病、立枯病、青枯病、白绢病以及叶斑病等,这些病害通常是混合发生,造成根茎腐烂,叶片 2、枯萎或黄化,植株矮小,发生危害严重的造成花生成片枯死。 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剔除变色、霉烂、秕、受伤种子。 二是加强栽培管理,深翻土地,破坏病虫生存环境,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最好进行3 年以上轮作倒茬,降低病虫存活量,减少浸染源。 三是做好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以播种期预防为主,坚持播种期预防与开花下针期防治、饱果成熟期防治相结合。 播种期防治:播种期防治非常关键,用药是否对路,方法是否正确,决定着防效。 要选用高效、长效、安全、低毒无残留、使用方便的药剂。 用种衣剂高巧、锐劲特对花生种子包衣,可以基本解决花生枯死问题。 方法:用 60%高巧 30 毫升、5%锐劲特种衣剂 10 毫升,对水 200 3、300 毫升,包衣 1 亩地花生种子。 杀灭和驱避新黑地珠蚧、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保护花生全季不受地下害虫危害;增强防病抗病能力,预防苗期茎腐病、根腐病、立枯病、青枯病、白绢病发生危害,保护幼苗健康生长。 开花下针期防治:开花下针期是花生植株快速生长时期,也是叶斑病、锈病的始发期,此期要做好叶斑病、锈病预防,并加强茎腐病、白绢病等病害防治。 同时要补充锌肥、硼肥,增加营养。 每亩用70%安泰生 50 克配施少量硼肥,对水 1530 公斤,在花生开花下针期进行叶面喷雾,间隔 710 天再喷 1 次,可防治叶斑病等病害,并补充锌、硼,促进花生多开花、多下针、多结果。 饱果成熟期防治:饱果成熟期是花生叶斑病、锈病发生最严重的时期,要在开花下针期防治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防治,保叶、防早衰、促饱果。 每亩用 43%好力克 6 毫升、70%安泰生 25 克,对水 1530 公斤,进行叶面喷雾,间隔 10 天再喷 1 次,连喷 23 次,保护花生活秆成熟,提高产量。 专利查询。沙区花生枯死原因及防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