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麦控旺防冻防倒技术预案内容摘要:

2、通风透光不良,株高茎细,壁薄秆软,茎秆无弹性和韧性。 期适量播种的小麦,若基施氮肥过多,也易造成冬前茎、叶、蘖生长过旺,个体偏弱,群体偏大。 春季过早、过量追肥,增加春季无效分蘖,造成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小麦基部茎节细长,弹性和韧性差。 麦越冬前气温偏高,积温过多,导致小麦旺长。 (三)长小麦细胞内糖分及各种有机营养浓度低,冰点高,尤其是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期后,抗冻能力明显削弱,极易遭受冻害,轻者枯叶死蘖,重者整株死亡。 长麦苗地上部生长茂盛,茎蘖多,叶片大,群体通风透光不良,基部节间长,茎壁薄,干物质积累少,根系发育差,入土浅,遇到风雨天气,容易发生根倒或茎倒,造成减产。 长麦田群体偏大,通风透光不良 3、,麦苗素质差,抵抗力下降,易遭受病虫害危害。 二、预防措施(一)选好良种。 选种冬性、半冬性品种,预防小麦冬前旺长,降低抗寒能力,越冬期遭受冻害。 (二)适当晚播。 冬性品种一般在日平均气温降到 1816时播种为宜,半冬性品种一般在日平均气温降到 1614时播种为宜。 因此,鲁东地区的适宜播期为 10月 110 日;鲁中地区应为 10月 310 日;鲁南、鲁西南地区应为 10月 515 日;鲁北、鲁西北地区应为 10月 212 日。 在适宜播期内,冬性品种可适当早播;半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 (三)适量播种。 水肥条件较好的高产地块,亩播量 56 公斤,水浇条件差的中产地块亩播量 斤。 (四)巧施基肥。 中高产田 5、害。 二是推迟春季第一水时间。 若土壤墒情适宜,小麦返青后要尽量推迟浇水时间,高产田可以在拔节期或拔节后 35 天结合追肥浇水,浇水量以每亩 4050 立方为宜。 三是小麦后期浇水要注意有风停浇,无风再浇,防止倒伏。 (六)追肥后移。 高产田应在拔节期或拔节后 35 天结合浇水追肥,一般追施全季氮肥用量的 60%70%,钾肥用量的 50%。 (七)早春寒流前浇水。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遇有大幅降温天气,提前浇水,减少地温急剧变化,防止或减轻冻(冷)害。 三、补救措施(一)于冬前亩茎数超过 80万,或春季亩茎数超过 100万以上,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以采取镇压措施,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生长,控旺转壮。 也可以进 6、行深耘断根,减少分蘖,培育壮苗。 方法是在小麦行间深耘710 厘米,切断老根、促喷新根,控制地上部生长和分蘖发生,培育壮苗。 于冬前或春季有旺长趋势麦田,可在冬前小麦 5叶以后,春季小麦起身期前后,叶面喷施“壮丰安”等化控剂,抑制徒长。 一般每亩喷施壮丰安 3040 毫升,对水 40公斤。 (二)茎和大分蘖已经冻死的麦田要分二次追肥,第一次在田间土壤解冻后每亩开沟施尿素 10公斤,缺墒麦田对水施用;第二次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施 10公斤尿素。 仅叶片冻枯、无死蘖现象的轻微受冻麦田,早春应及早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到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春季第一次追肥的基础上,应看麦苗生长发育状况 7、,在拔节期或挑旗期每亩追施尿素 710 公斤,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 (三)春季冻(冷)般每亩追施尿素 510 公斤,以促进小麦多分蘖、小蘖成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的损失。 肥后,要及时划锄,增温保墒,去除枯叶杂草,改善麦田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小麦生长。 (四)。 小麦倒伏 35 天后,靠植株的自动调节,叶片和穗轴会自然翘起,使麦穗、茎、叶在空间排列达到合理分布、能有效地减少倒伏危害。 麦倒伏以后,土壤潮湿、田间密闭,给病虫害发生造成了有利条件,必须及早喷药防治。 每亩喷施 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6070 公斤,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两次,以防早衰,增加千粒重。 喷施时间应掌握在无风的晴天下午 4点以后,以减少肥液的蒸发,提高叶片对液肥的吸收。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