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白涩病内容摘要:

2、膜。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座或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越冬菌产生分生孢子引起田间发病。 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遇适宜温湿度条件分生孢子即可萌发进行再侵染,潜育期仅 12 天。 病害再侵染频繁,病情扩展较快。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多 7、8 月份发病,是连续阴雨,田间湿度大,病害严重。 防治措施(1)选地势较高燥,土质肥沃地块种植。 要深翻地,精细整地。 (2)实行轮作,避免连作。 (3)施足腐熟的粪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施用。 合理灌水,雨后排除田间积水。 (4)发病初期,摘除病叶。 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集中烧毁或深埋。 (5)发病初期及时喷布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77可杀得微粒粉剂 600 倍液,或 30绿得保悬浮剂 500 倍液,或 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80新万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