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大棚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2、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为好,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如下层有粘重土层和白沙岗土层,打沟时应彻底打碎,至少 1土层内不能有粘土、土沙粒等夹层。 否则会影响块茎的外观,对品质也有影响。 土壤以中性为宜,目前开沟一般都采用机械开沟。 山药栽培以南北方向为宜,可采取双行种植或单行种植(根据个别地块需东西种植时你可采取行距加宽),双行种植时,大行距 行距(沟内两趟山药的行距)40 厘米,株距在 2025 厘米,沟深 85100厘米,沟宽 70 厘米。 整地整畦时要整平,预防浇水时浇不均匀。 此外,还要做好排水设计,确保田间畦内无积水。 单行种植时行距 80100 厘米,沟宽 30 厘米,沟深 90100 厘米,株距 2 3、025 厘米。 适期播种 大棚山药一般都在元旦左右开始种植,一般要求地表 5 厘米地温稳定超过910。 播种前把山药苗晾晒一下,这样可以活化种薯,又能起到杀菌、出芽率高的作用。 若用山药茎块切断做种薯,可在切口处及时用石灰粉沾好,起到消毒作用。 在下种时要做到有芽的一块下,大小一般大的一块下,这样芽会出的齐,另外,还要用 500 倍的多菌灵、1000 倍的粉锈宁、72%的百菌清 1000 倍浸种 35 分钟,晾干后即可播种。 山药以有机肥(如腐熟的饼肥、鸡粪、鸭粪或人畜粪等)为主,无机肥为辅,用量一般每亩可施 20004000 公斤,外加高钾复合肥 4060 公斤,或用山药专用生物有机肥 20030 4、0 公斤,与土充分混合均匀,以防烧苗。 田间管理 1、浅追肥。 如果基肥施用较多,则少追肥或者不追肥,为确保山药高产,一般追施 23 次,在地上植株长到 1 米左右时追施一次高氮复合肥,以后每隔一星期左右追施一次,3 次即可。 山药膨大期以磷钾含量较高的多元素复合肥为主(山药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是 :5),每亩 30 公斤左右,最好采取冲施的方法。 生长后期可叶面喷施 酸二氢钾和 1%尿素,防早衰。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山药的吸收根系分布浅,发生早,呈水平方向伸展,施肥时应施入浅土层以供山药根系吸收。 2、架要牢。 插架及除草山药在播种后盖上 610 厘米浮土,浇后用山药专用除草剂 150200 克对水 6、此病以防为主,做好轮作换茬,选用无病种薯,播种前用 25%多菌灵粉剂 500 倍浸种 2530 分钟进行种薯消毒,栽培后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 一般可在发病初期用 70%代森锰锌 500600 倍液、50%甲基托布津 700800 倍液交替喷雾,发病重时可用日本大和芋山药专用配方农药,发病初期隔 710天进行喷雾,一般连续喷施 23 次即可。 收获 正常露地山药的收获期很长,从 8 月 20 日到第二年的 4、5 月份,山药在地下不腐烂,不变质,一般霜降前后为集中收获期,以供春节市场。 但是大棚山药就不同,由于收获时间在 6 月 20 日左右,山药本身淀粉含量少,水分含量高,因此不耐长时间贮存,大棚山药应在收获后及时销售。 另外,由于种植规模等因素,大棚山药现在多采用人工采挖,因山药皮很薄,在挖山药时要防止机械损伤,山药带泥包皮堆放,以待销售。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