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短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动物,体长不超过 1育适温在 1628、10以下则停止活动,致死温度为 50(5 分钟),主要分布在 20右的深土层内。 为害期较长,在山药的整个生长期均可为害,传播途径主要为土壤传播和种苗传播。 三、防治措施 1优良选种:针对山药黑斑病主要通过种传这一特性,尤其是跨地区引种,因此选择无病良种特别重要。 通常在每年秋冬选择纯正、无病、健壮种苗,忌用颈部细长、底部尖细、毛孔外凸的多代退化种和带病种苗。 最好是采用无病田繁殖的一代优化无病种苗种植。 2优化栽培:选择地势较高,湿度较低,肥沃疏松的无病沙质土壤,冬前翻耕,冬冻春晒。 深沟高畦种植,雨季注意排水。 播前施足经过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每亩施腐熟饼肥 200质三元复合肥 50强山药抗病耐病能力。 栽培上坚持提前双膜催芽,地膜覆盖,以利于争早促发,提前上市,减轻病害。 3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换茬可以有效减轻和避免山药短体线虫病危害。 3 年以上的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防病效果好。 4药剂防治:山药新区栽培,播前种段用 40%克线磷 1000 倍液浸泡 48 小时,其间翻动 23 次,捞出后在切口处蘸上石灰粉,晾干后催芽。 病区栽培,除药液浸种外,播前须结合施药翻土,每亩用 3米乐尔或 5%灭克磷颗粒剂5可用 10%克线丹颗粒剂 3水喷拌湿润细土 100沟均匀撒施在种苗两侧,或者掺入腐熟饼肥等有机肥中,均匀撒施,翻匀入士(深 2530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