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蔓枯病内容摘要:

要危害瓜蔓,主蔓侧蔓都易发病,发病部位常在植株茎蔓的近基部。 病斑开始在近节部呈淡黄色,油浸状斑、稍凹陷、病斑椭圆形至梭形,病部易裂,并分泌出黄褐色胶状物,干燥后呈红褐色,或黑色块状。 生长后期病部逐渐干枯凹陷、呈灰白色,表面散生小黑点。 叶和果实也可受害,叶片上病斑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叶缘老病斑上有小黑点,病叶干枯呈星状破裂。 果实上初期产生水浸状,病斑中央变褐色坏死斑,呈星状干裂,引起瓜腐烂,果实膨大到成熟期发病猛,蔓延迅速,严重时会造成绝收。 病由球腔菌感染引起的病害。 病菌可在病残体上、土壤里越冬,种子表面也能带菌。 病菌靠风、雨传播。 病菌可从茎的节间、叶和叶缘水孔及伤品侵入。 高温高湿、叶蔓茂密、通风不良、缺肥、植株长势弱均易发病,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施肥和整蔓造成伤口,病菌易侵染。 行 23 年的轮作。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 播前种子消毒。 用 70的热水烫干种子 10 分钟,水的体积是种子体积的 3 倍,烫种时要不停地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朵麦可 1500 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用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70%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或用雷多米尔加百菌清至糊状涂茎。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