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施肥技术综述内容摘要:

1、稻要长好,施肥少不了,不但要施饱,方法更需巧。 2008 年的早稻就要插秧了,为了帮助农民朋友合理施肥、促进水稻早发、壮长和丰收,以下就水稻的科学施肥方法作一介绍。 一、稻施肥量可根据预期产量、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进行计算。 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丰产田(每 667 平方米一季水稻产量近 500 千克)的较佳施氮量为每公顷 180千克纯氮,磷钾量可以通过氮磷钾比例计算。 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 个时期。 各个时期的施肥时间和分配比例如下。 (1)基肥。 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 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 建议每 2、667 平方米施用 20 千克撒可富水稻肥 201214 或类似复合肥。 (2)分蘖肥。 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 建议每 667 平方米施用 20 千克撒可富水稻肥 201214 或类似复合肥。 (3)穗肥。 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 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 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 穗肥不分促花肥和保花肥,而在移栽后 4050 天时施用。 建议每 667 平方米施用 10 千克撒可富 10624 的复合肥或类似复合肥。 (4)粒肥。 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 3、秕粒的作用。 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 二、国外水稻主要施肥方法1.“V”字型施肥法。 该施肥法由日本学者根据水稻追施氮肥时期与成熟粒百分率和产量的关系而提出。 认为水稻应在抽穗前 45 天以后和抽穗前 21 天前一次大量施用氮肥。 前、中、后期的施肥比例为 406。 “V”字型施肥法可促进分蘖以保证穗数和保持后期叶片功能,利于灌浆结实,是经济、高产、早熟的施肥途径。 但其后期施肥偏多,在我国有些地方对水稻的高产是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 因为水稻生长中、后期高温多雨,施肥偏多易导致徒长倒伏,易诱发稻瘟病、纹枯病等。 施肥总量的 1/3 作为全层 4、肥施入土壤,余下 2/3 肥量在抽穗前 35 天以球肥深施入全层土壤 1012 厘米深。 以成穗率 85%95%,结实率 85%以上作为目标。 如果成穗率低于 80%,则基肥过多;结实率低于 80%,则追肥过多,此时应调整基肥、追肥数量。 法认为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才是增产的途径。 因此,在抽穗前40 天,少施氮,增施钾,施氮占总量 20%。 抽穗前氮总量的 50%分两次施,第一次在抽穗前 30 天,施促花肥,第二次在抽穗前 1015 天施保花肥。 余下的30%在抽穗后施,以孕穗期的叶色为标准,自抽穗至收获前 10 天叶色褪绿,每隔 1 周施 1 次,每次施 10 千克/公顷纯氮,至少 3 次。 法大量减少基肥 5、氮肥量,以追施肥为重点。 要点:基肥氮素减半或基肥无氮素,在最高分蘖期追施大量氮肥(稻栽后 40 天最安全),花肥与粒肥合并 1 次施用。 稻插秧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一侧土壤。 此法促进早期生育,最适宜寒地水稻栽培。 寒地水稻的高产稳产,重要的是促进前期营养生长,确保充足的茎数,用侧深施肥法可以解决低温、地凉、冷水灌溉、早期栽培:稻草还田造成的初期生育营养不足问题,是常规施肥方法难以做到的。 北方水稻种植区宜采取此法。 三、重后补法:足适量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合理施用穗肥,酌施粒肥,达到早生稳长,前期不疯,中期促花,后期不早衰。 该法在保证足够穗数基础上,兼攻大穗和粒重。 南方单季晚稻和迟熟中稻多采用这种施肥方 6、法。 中法:此法省肥稳产高产。 主要是提高有效分蘖率、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争高产。 特点:壮株大蘖小群体,前期控蘖;仕秆强根,中攻大穗,中后攻结实率和穗重。 控后补法。 此法与“V”字型施肥法类似,重施基肥(占总量 80%以上)并重施分蘖肥,酌施粒肥,达到“前期轰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健而壮”的要求。 东北稻区、南方早稻大部分、华北地区麦茬稻等大都采用这种施肥法。 其弊端是前期生长过旺,易造成田间郁蔽,病虫害较重。 施足底肥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特别是氮肥,以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确保增蘖多穗。 底肥占总肥量的 70%(氮肥占总氮量的60%80%),其余 30%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全部施下。 此法适用于水稻生 7、长期间降雨集中,肥料易流失,常出现低温少照的稻区。 底肥以农家肥为主。 田时将全部肥料一次施下,使土肥充分混合,适用于黏土、重壤土等保肥力较强的稻田,且肥源充足。 采用此法,比底肥加蘖肥和底肥加穗肥的稻株吸氮率增加,分蘖快,成穗多,行间透光率高,土配方施肥是为了协调作物产量、农产品品质、土壤肥力与作物环境的相互关系,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使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必需营养元素与微量元素适当配比以及采用相应肥料施用方法的一套施肥技术体系。 本法可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及作物一生所需各种养分的多少,科学搭配各种养分比例及施用量,合理供应,满足作物一生所需养分,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减少不必要的施肥,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轻土壤板结及病虫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