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受“热”害 田间管理不放松内容摘要:

1、”害 田间管理不放松 最近,我省江淮一季中稻地区部分乡镇反映,水稻开花后不灌浆,空壳粒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省农委及时组织专家深入部分县、乡进行实地调查,8 月13 日召开农业气象、科研、教学、推广、生产等单位的专家座谈会,会商灾情,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水稻灾情受灾较严重的田块,平均结实率为 较正常年份下降 30 个百分点,预计减产 30以上;受灾严重田块,平均结实率仅为 基本绝收。 这两类田块水稻均是 4 月 5 日前后播种,7 月 25 日前后为抽穗扬花盛期,品种为杂交组合特优 559。 田间管理正常,未受旱,田间纯度较高,基本无病虫危害。 据滁州、合肥、六安、巢湖等市农业部门初步调查,4 市中 2、稻高温热害成灾面积 200 万亩左右,一般减产 35 成。 其中严重受灾约为 50 万亩,结实率 20左右,减产 70以上。 品种以早熟杂交稻为主,如特优 559、金优 725、国丰一号、协优 559 等。 成灾原因根据专家分析,引起今年水稻结实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高温天气所产生高温热害。 水稻在含苞、抽穗期对温度极为敏感(即抽穗前后各 10 天),最适宜的温度为 2530,日平均温度 30以上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孕穗期如遇 35以上的持续高温,水稻花器发育不全,花粉发育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扬花期如遇 35以上高温就会产生热害,影响散粉和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壳粒,即群众称之为“花而不实”。 据气 3、象资料分析,今年我省从 7 月 23 日至 8 月 7 日持续高温天气达 15 天以上。 江淮地区 7 月 23 日至 8 月 2 日连续 11 天,日均气温均在 32以上,日最高气温达 3639,温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为该区 30 多年来的第一次。 凡在这一阶段抽穗扬花的水稻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7 月下旬至 8 月初的持续高温与早播早熟品种抽穗扬花期的相遇是产生高温热害、导致水稻结实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从受害田块的品种看,品种间虽有差异,但差异不大。 由于水稻高温热害很少发生,部分农民往往认为是种子质量问题。 补救措施加强受灾田块的田间管理。 坚持浅水灌溉,防止受旱使灾害进一步加剧。 加强病虫害防治 4、,特别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药物防治。 精收细打,颗粒归仓。 根据田间大多数稻粒成熟度适期收割,稻草可作为大牲畜的优质饲料。 蓄养再生稻。 即使是结实率在 10以下的绝收田块,也不要轻易废弃,通过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治,促进再生芽萌发抽穗成熟,以获得一定收成。 有劳力条件的也可将空壳的穗头割掉,更有利于促进再生芽快发。 采用割穗头后蓄养再生稻的,必须是早熟品种,严格控制时限,江淮北部应在 8 月 15 日前、江淮南部应在 8 月 20 日前进行。 调整播栽期。 今后,江淮地区应将一季中稻的抽穗扬花期安排在 8 月中旬,在此基础上结合品种生育期长短确定播种期,播种期应以 4 月 25 日至 5 月 5 日为宜。 另外,还应注意耐高温水稻品种的选育和引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