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长后期防早衰内容摘要:

1、稻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出现早衰,会导致籽粒充实不良、秕谷增多,造成减产。 造成水稻生长后期早衰的因素很多。 一是栽培管理不当。 栽植密度过大,植株生长细弱;前中期氮肥施用过多,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施用不足,植株地上部生长过旺,叶片疲软,田间阴蔽,下层叶提前枯死;同时严重阻碍根系生长,新根少而短,吸收养分的能力减弱,引起早衰。 在长期淹水和缺肥的情况下,也易发生早衰。 二是土壤缺氧、板结。 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通透性差和还原性强的土地上,土壤缺氧和有毒还原物质多,使水稻根系活力降低,根系发育不良、变黑腐烂,丧失对养分的吸收能力,造成根系和叶片提早衰老。 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水稻根系发育不良,生长后期易因养分不足 2、而早衰。 三是不良气候条件。 秋季低温寒潮等不良气候的影响,会使水稻根和叶的生理活动受阻,造成早衰。 特别是寒露风来得较早时,水稻更易发生早衰。 水稻灌浆期间,气温偏低或日照时数过少,同化物质的生成和转移速度减慢,在 9 月份水稻灌浆阶段遇 56低温,造成耐寒能力差的品种或根系发育不良的植株出现变色而早衰。 四是品种因素。 一般矮秆、早熟的水稻品种易出现早衰。 水稻出现早衰对产量影响大,应及早采取措施预防。 (1)科学灌溉。 水稻生长后期严禁长期漫灌,应湿润灌溉、推迟断水,做到间歇灌溉、干湿交替,以增强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 防止断水过早,提倡养老稻,养根保叶。 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正常天气保持田间有浅水层,遇 3、连续高温天气采取日灌夜排的方法降温,防止早衰。 对土质黏重、通透性差的田块,后期应间歇灌溉,即灌 1 次浅水,23 天自然落干后再灌水。 (2)改良土壤。 对低洼地或盐碱地,及时开沟排水,改善土壤透气性,同时增施大量优质农家肥。 对土壤板结的水稻田,增加翻耕次数,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通气能力,促进水稻扎根和吸收养分。 (3)合理施肥。 对缺肥早衰的水稻田,可以在抽穗期补施粒肥或根外追肥,每亩用磷酸二氢钾 100 克加水 50 公斤喷雾,每隔 57 天喷 1 次。 对缺乏微量元素的水稻,只要补喷 1 次即可。 对后期落黄较重的水稻田,以及保肥性差的沙质壤土地,及时补施肥料。 一般每亩施尿素 25 公斤、氯化钾 23公斤,同时每亩用磷酸二氢钾 15 克加水 50 公斤喷雾。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